马上注册!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注册
×
“文身”,又称“刺青”,是指用针刺破皮肤,再在创口处敷以颜料,使身上呈现永久性的文样 文身的起源在世界各地有不同说法,有说是原始人作  信仰及护身标志;也有说是为了表明自己的地位或吸引异性。如今,文身已成为彰显 性的新兴时尚,从 一直被视为不良标志的刺青正在全球范围内“翻身”,成为倍受年青人青睐的另类文化。而且,它已经在北京、广州、深圳、上海等 城市风行。
你有过文身的经历吗?走近身边的文身者,请听——
让我轻轻告诉你
享受身体的痛
★被访人:晓晓
★年龄:27岁
★职业:公务员
★文身类型:憨态可掬的小熊
晓晓是我大学时代的闺中密友,属于典型的乖乖女形象。因为家就住省城,晓晓父母的电话几乎是天天一个,像查考勤一样准时。我们也不时能从晓晓的口中了解到一些她家教的严厉——晓晓说,关于爸爸,印象中从来没有几次微笑的记忆。考试成绩好了,爸爸会不动声色地看看成绩单,告诉她还要继续努力;成绩不理想了,爸爸就会非常意味深长地看她好久,一句话也不说。妈妈就和她的影子一样,送她上学,接她放学,再陪她一起做作业……高考没发挥好,就上了家门口的大学,妈妈说, 样也好,放心。晓晓却为此懊恼了 半个学期——“一点自由空间都没有,我感觉呼吸都快不畅快了。”
临近毕业的那个学期,晓晓几乎是月月去趟北京,参加招聘会,在网上联系单位,再到实地考察、面试。晓晓说,就为了能按照自己的意愿生活一回。最终,晓晓是如愿以偿,去了首都一家不错的合资公司。一年后,晓晓又参加了公务员考试,顺利进入了一家行政部门。
今年春天晓晓回来的时候,我几乎都快要认不出她来了。穿着时尚,露出了肩胛骨上明显的一处文身———一个憨态可掬的小熊轮廓。
“那么严肃的工作性质,允许文身?”我惊讶地问。
“就是因为平时工作太严肃了,所以休息的时候就 需要放松一下。不仅是身体的休息,关键是思想、心灵的放松。上班要穿制服,根本就不会有人看到我的文身,下班了就要展现出来,秀一把。”晓晓回答我说。
晓晓还告诉我,选择小熊的图案是因为男朋友长得胖胖的,特别像一只可爱的小熊,于是就文了这个图案。男朋友知道后也表示可以理解。
“那你爸妈知道吗?他们会同意吗?”
晓晓略微迟疑了一会儿,告诉我:“这次回来我还没回家呢,在一个朋友那里住。临走时再回去看看他们,而且也不准备让他们看到我文身了,免得让他们担心。其实我这根本算不上时尚、前卫,在北京,女孩子身上有一两处文身的大有人在……”
晓晓解释说,之所以就文了一个轮廓,是因为那个过程太疼了,几乎是无法忍受的疼痛。所以,在文完轮廓上色前的片刻休息时,晓晓选择了暂时放弃。“等这种疼痛的记忆略微淡一些的时候,我再去补上颜色。要美丽就要付出代价,而且,生活哪能够一帆风顺,人总得学会去享受生命中的痛。”
多文几个我也愿意
★被访人:毛伟
★年龄:25岁
★职业:无业
★文身类型:老虎
经过多方打听,记者终于从儿时的玩伴那里寻找到了一位身上有文身的人。记者正准备在一大堆“谢谢”之后满心欢喜地挂断电话,朋友又甩出一句话:“你记得要叫人家‘毛哥’。”在采访之前,记者的心情莫名地不安起来:“这位‘毛哥’有多大年纪?他会接受采访吗?”
拨通“毛哥”的电话,电话那头传来一个没有一丝苍老感觉的声音。小心翼翼地问了一下“毛哥”的年龄,他回答说:“25岁。”与记者相仿的年龄让记者顿时释然了许多。
这个被大家称为“毛哥”的人是土生土长的太原人,家就在太原市小店区。打小就非常喜欢影视剧里那些文过身的硬汉,在他看来,文身同绘画、书法、弹琴一样都是一门艺术,而那些敢于尝试文身的人简直是太酷了,随着年龄的增长,这种喜欢升级为崇拜,自此,有一个想法一直“徘徊”在他的脑海中———什么时候,我也要文身。
2004年,已经年满23岁的“毛哥”终于了了自己的心愿,为自己心爱的艺术“献身”了———在太原市某商城的文身专柜前,他在自己的脊背上文了一只老虎,并且把它涂成了绿色。时至今日,背上那只原本是绿色的老虎已经变成了黑色,但清晰依旧。
“文身的时候,疼不疼?”记者问。“刚开始没有一点感觉,等虎头快完成的时候,就很疼。上颜色的时候也不太好受。”他说。
“家里人同意你文身吗?”记者问。“就是因为家里人反对的太厉害,所以我只文了一只老虎。要不然,我还可以再文几个。”他说。
儿时的冲动
★被访人:梁朝峰
★年龄:35岁
★职业:工程师
★文身类型:一个“兰”字和一朵兰花
“哎呀,你快别提这件事了,要是让我老婆知道了,我可就惨了!”一听记者要针对他当年的“英雄事迹”进行采访,在省城某公司上班的梁朝峰连连摆手。那还是在他上高一的时候,少不更事的他痴迷地爱恋了邻班的一个叫兰的女孩。她的一举一动,一笑一颦,都在他的内心里荡起了不小的涟漪。但作为一个年仅16岁的孩子,他不可能理性地处理这段感情。他开始不断地给那个叫兰的女孩写情书,兰放学回家,他也会远远地跟着。然而,他的这些举动并没有“打动”兰的“芳心”。兰把这件事告诉了他的班主任。自然,他少不了挨批。很快,他的父母也知道了这件事,连骂他不争气。
一天,闲来无事的梁朝峰上网冲浪,无意间发现了这样一则消息:一男子为了向一女子表忠心,在自己胳膊上用小刀刻了一个“爱”字。一个想法突然闪现在他的脑海中:我要为我心爱的人表表忠心——在自己的手腕上刻一个“兰”字,再刻一朵兰花。下定决心之后,他先用圆珠笔在手腕处写了一个“兰”字,然后又画了一朵兰花。简单准备之后,他用缝衣针蘸上颜料顺着手腕上画好的纹路一针一针地往下刺。虽然很疼,但他为了不让父母听见,用毛巾塞住自己的嘴,忍着疼痛继续刺。大约一个多小时过去了,他终于完成了自己的“杰作”。当然,这些“杰作”换来了父母的臭骂,同学见了他,也都用一种很异样的眼神看着他。那个叫兰的女孩很快转了学,他没来由的懵懂“爱恋”因为失去了目标也偃旗息鼓了。
十几年过去了,梁早已组建了自己的小家庭,手腕上那些文身图案也模糊不清了,但那一小片被针扎过的皮肤却难以复原。“当年实在太傻了,太冲动了。”梁朝峰说。
专业文身店的老板认为,文身是一种高难度的人体艺术,是人类表现欲望与身体符号的创造性结合。但仅仅以文身作为炫耀、耍酷资本的“弱智”文身者并不多,约占总体刺青者的3成不到,文身更多地被年青人用作纪念和幻想的绝好方式,更可以遮掩从前难看的疤痕。
见仁见智论是非
要个性,更要理性
孙宝成(男,离休教师,63岁):
我不赞成现代年青人文身,倒不是我跟不上时代潮流,和孩子们有代沟,我曾是一名教师,接触过形形色色的年青人,更重要的是我也年轻过,很能理解年青人内心的躁动不安。以前人们讲“身体发肤受之父母,不敢毁伤”,我并不那样封建;许多老人总把文身跟黑社会联系起来,我也没有那么狭隘。现代人总在以不同的方式表现着自己的个性,更在以不同方式追求自己所认为的美丽,所以才有了文身、穿刺这些我们不懂的美容方式。但问题是,表现个性也好,追求美丽也好,我们都应该选择一种理性的方式,而不是折磨自己的身体。一些报道说,文身很痛苦,而且还常有报道说,一些孩子在文身后,自己的身体造成了伤害。我就觉得这不值得,这就叫异化,人的目的不再是人自己,活着不是为自己活,而是为某种看不见、摸不着、更不能理解的东西,所以我是反对文身的。
那种美昙花一现
李轩(女,自由职业者,35岁):
与今天时尚的年青人相比,我算是个比较传统的人。但对于文身,近两年流行于街头巷尾的一种潮流,我却是认可和欣赏的。我是属于上世纪70年代的人,在我们那个年代,如果看到谁家的孩子文身了,大家会认为他是街上的混混,一定不是什么正经人,不用说找对象难,就是找工作,单位也很难要你。所以在那个年代,父母是坚决反对与禁止文身的。但现在不同了,不仅许多年青人用文身来彰显自己的个性,而且媒体上也经常能看到文身的报道。仔细想来,却也是一种唯美在里头。可是,我却很难想象,文身的过程需要忍受多大的痛!虽然我认可这种潮流的存在,但我想,我肯定不会让我的孩子做这样的尝试。文身作为一种艺术,能带给人们更多的美的享受,但它毕竟是一种时尚,时尚的东西往往很短暂,如果60岁了,还有文身的痕迹,你想,衰老的身躯与带有的文身展现在我们眼里,还会是一种美的享受吗?要说它是美丽的话,它也只是昙花一现的美丽。
有一种时尚叫追赶美丽
张营(女,学生,21岁):
我没有文过身,呵呵,我爸爸妈妈不会容忍我文身的,而且我自己也是不能接受的。在我的身边,还没有出现过文身的男孩和女孩。我想我们虽然开放了,生活方式也多样起来,但毕竟还是一个很传统的社会,能接受那些很新潮、很个性的东西的人毕竟还是少 。但我想我们应该有足够的宽容来看待这种另类。我对文身的看法是:在不影响工作和生活的情况下,更重要的是在不影响身体健康的情况下,还是可以接受的。现代人学习、工作已经够紧张的了,偶尔改变一下自己的形象也是一种放松。以前我们总是尽量把美丽遮掩起来,而现在人们则在大胆地展现自己的美丽,还在以不同的方式追求美丽,归根到底,文身跟改变发型、整容等等没什么差别,都是人们追求美的方式,为什么要苛责呢?毕竟我们处在一个消费美丽的时代。
坏孩子才会去文身吧
刘斌(男,学生,15岁):
文身?只有那些坏孩子才会去文身吧?在我们班,也没有见到有人文身。我也只是在电影和电视里看到过,那些人好像都是坏人,一上场要么舞枪弄棒,要么打架斗殴。再说,在身上刻图案,肯定会很疼,而且涂上颜色以后,也不美观,要是以后想去掉文身,肯定也是一件很麻烦的事情。文身在有些同学看来,可能比较个性,很酷,其实我觉得追求个性并没有什么不对,要是学校和老师允许的话,你可以穿十分个性的衣服,做一个酷酷的发型,要追求个性,表现的方式也很多,除非你自己特别钟情于文身。要我选择的话,我肯定不会文身。最主要的是,爸爸妈妈肯定会反对我文身的。马上就中考了,我认为还是要以学习为重点,什么文身呀、穿刺呀、染发呀,这些还是等我以后长大了再去尝试吧。
不盲目,就无可厚非
徐海涛(山西大学美术学院):
原始人生活在丛林中,与猛兽共处,为求保护自己,惟有将自己涂抹成大自然的色彩或图案———这就是现代文身的起源。这种从远古时代流传至今的图案或符号,现在已大多演绎成为彰显个性的一种手段,到底该用怎样的语言来诠释这些美丽的符号?
提及文身,徐海涛老师说,在我们身边,很少有人是单纯地从艺术的角度文身的,现在大部分去文身的人都是年青人。究其原因,徐老师分析说,自我价值失落是当代社会的一个特性,所以有些人就想通过某些物质的东西来寻求、体现自我价值。在人生观和价值观还不是很成熟的年龄阶段,为了体现自我价值,年青人也许会有一些带有反叛性和挑战性的行为,比如文身。他们这样做的目的也许很简单,只是为了体现自我的存在,让人们感觉到“我”的存在。但是,有些时候这种行为又是阶段性的,也许等年龄更大一些的时候,他们又会因为一些特殊的原因——或者是工作,或者是爱情,而去选择“洗”掉文身。
徐老师说,记忆中有几个朋友之所以会选择文身,就是因为他们某个特定的阶段突然遇到了一些特殊的事情,或是突然发生了一些变故,就会突然想到去文身。选择文身也许就是代表了他们的一个立场,一种释放的方式,但只要不是盲目的,文身也无可厚非。其实说到底,一个人文不文身并不重要,它就像是你穿了一件什么样的衣服一样简单,关键是要看你的心态,你所做的事情是不是理性的。只要是你真实的想法,而且也考虑清楚你需要面对的结果之后,这样的行为就不盲目。
文身,去欣赏它
武大明(山西大学美术学院):
据说文身最早起源于远古时代的图腾崇拜。经过历史的变迁,逐步成为一种体现性感与魅力的时尚。现代的文身风行于二战之后的美国,寡妇们为了纪念自己的亡夫而文下终生的记忆。这股风潮在上世纪70年代被重新挖掘,带动潮流的是众多影视、体育明星,各式的刺青图案大大增加了他们的性感指数,让大众更加着迷。至今文身的热潮丝毫未减,越来越多的人喜爱上了这种疼痛的美丽。
其实,文身也是一种文化现象,只是不同的时代、不同的立场以及不同的理解会赋予它不同的寓意。现实中,在特定的人文环境下,人们对于文身存在有一定程度的曲解。文身本身是健康的,是美的,它体现了人类对于美的向往,关键是人们赋予了文身一些不健康的想法,包括文身的人们,还有看文身的人们。思维的怪圈完全出自人们的意识主张。对于文身,人们大可不必另眼相看,只要你用一颗平常心去看待它,去欣赏它,它就只是一种符号,一种美的图案,像你衣服上的图案一样简单。文身的人更应该是一种平和自然的心态,选择文身不是要张扬,不是另类,更不是叛逆。
来源:山西新闻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