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上注册!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注册
×
【跟帖1139期】维修工,一个正在被边缘化的群体
金银贵
7月3日,重庆能源集团松藻煤矿通风队仪器维修室。偌大的维修室里,空调喷出的冷风与室外灼热天气形成了强烈的发差。
班长陈向梅与一名女工正在讨论着什么。很快,这么女工匆匆地走了。
“你看嘛,这个工作怎么开展?”陈向梅满脸愁容。她告诉笔者,刚才那么女工也是有事来请假的。今天除两名员工有事请假外,另一名员工更是溜之大吉,甩手不干辞职去了。
“怎么跑了?”笔者好奇地问道。
“嫌工作累呗!才来工作几天就受不了了。”陈向梅一边收拾员工交回来的仪器,一边叹息道。
已有20年维修工龄的陈向梅告诉笔者,现在班组不仅招不到新员工,就是现有的员工也构成了两极分化。有的擅长维修,有的擅长换件。
“每次一提到设备维修,拿螺丝刀比拿烙铁的多,换件的比维修的多。”陈向梅一脸忧郁。“我现在肯教不学,以后我不再教了。”她生气地将一把螺丝刀重重地扔进了抽屉里。
在我们谈话期间,不断地有员工来领取和交换仪器。看到她忙碌的身影,笔者真担心这个柔弱的女子如何能坚持得下来。
陈向梅告诉笔者,现在的维修技术,都是自己摸索出来的经验,这个过程既漫长又累。而现在的员工都只想当换件工,那想当啥子维修工。班组6个人,能够修理放炮仪、光感式瓦检仪、便携式报警仪三种仪器只有3个人。她忧心地说,同事接替不上,让大家都很着急。为了帮助其他3个工友,她和其他俩个姐妹每次总是耐心地手把手教她们,要求她们把仪器坏的地方记录下来,下次修的时候就知道坏在那里了,这手上技术活是急不来的。
如今,面对新的仪器,她已向矿上提出要加强员工的培训的意见。她说,如今班组人手不够,每个人派出去学习是不可能的,矿上花费很大,能否请老师来矿给大家培训,工作、学习两不误。
“你看嘛,这些都是近几天收到的几台坏的新放炮器,我们没这技术修,丢到一边。两百多块钱一台,好可惜啊!”陈向梅摸着这些放炮器,不停地叹息着。“厂家只卖设备不卖技术,维修对于我们来说,还需要一个阶段的摸索过程。”
笔者在聊天中还了解到,维修工作已不是她们的主要工作。她们还需要担负起全矿便携式瓦检仪、瓦斯光学仪、放炮器的发放工作。
“现在的维修工作,仅仅只是个良心活了。”陈向梅说,现在人手少,大家都不愿意将时间过多的花在设备的维修上,只要一说,这设备修不起了,“啪”的一声就扔进了废物堆里。而单位也没过多的监管,毕竟,配件能修与不能修,没个判断的标准。
“你看这个空气室(瓦斯光学仪上的一种配件),就是大家利用报废的配件加工的,价值100多元。”陈向梅脸上终于露出了一丝笑容。她在桌子上拿起一个配件向笔者介绍道。要不是她说这是她们加工的,笔者还真以为这就是厂家生产的原配件。
陈向梅告诉笔者,加工这个空气室非常麻烦。需要将松香和凡士林按一定比例加热后,再用手指摁住,用丝绸不停地擦拭,才能保证粘合出不会出现串气现象。而就是因为这样,每做一次,她们的手都会被高温烫起水泡。一个月,她们会面临10多次这样的烫伤。
“花5分钟换件与花5小时维修,傻子都会算这个帐。”对于现在维修工越来越边缘化,陈向梅只有无奈地摇头叹息。她指着墙角一个四四方方装满了撤换下来的各种零配件的配件箱说,这些都是撤换下来的零配件,都非常有用,但却缺少发现它们价值的主人。
图为:陈向梅(中)正在教两名员工维修设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