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列表 发布新帖
查看: 798|回复: 4

[过往征文] 不再当“逃兵”

发表于 2013-7-9 13:12:27 | 查看全部 |阅读模式

马上注册!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注册

×
不再当“逃兵”
   李俊红

        “十、每二小时检查一次沉降电炉所有水冷系统的阀门、管道、接头是否正常,调整好水量、水温。”当我一咕噜将副操岗位的安全操作规程背完,我轻轻地吐了口气,看着车间安检人员赞许地点了点头,我知道这次抽查安规我过关了,不当“逃兵”的感觉---真好!
       刚上班那会儿,常听班组老师傅唠叨:这岗位上的事我能拿下来,保证不出安全事故就行了,这些个岗位安全操作规程又臭又长,背得有啥用哦。是啊,细数起来炉台上哪个岗位上的安全操作规程不是十几条,洋洋洒洒好几百字,咱的脑袋又不好使,从何背起哦,我也颇以为然。要说那时候,我和工友们都挺烦车间安检这伙人的,我们一线岗位整天都在忙着战高温夺高产,你们时不时搞个抽查安规,这不是,这不是给我们生产添乱吗?
         可埋怨归埋怨,可车间内抽查安规活动照样有条不紊的进行,还实行的是逗硬考核。要是安规抽查过程中有人没背出来,个人不仅会收到50元的“罚款单”,名字上车间安全通报的“曝光台”,而且还影响班组当月考评成绩,成为班组的“罪人”了。
       于是乎,有段时间我们和安检人员玩起了“猫抓老鼠”的游戏,每次听到他们要检查的风声,或是看到他们到现场的身影,我们都会和班长请假:“班长,我肚子不舒服,去趟洗手间。”“班长,我去材料库领双劳保鞋。”“……”同样由于“恨”屋及乌的缘故,我们有时候也会冲着他们的背影撇撇嘴:“这么认真干吗?还真癞蛤蟆插鸡毛掸子----当自己是大尾巴狼啦!随便应付一下得了,背安规多大的事啊。”
         可是,今年年初以来,这样的东躲西藏的日子似乎也到头了,车间安检人员抽查安规的频率不仅更高了,而且还实行地毯式的点名排查。我们几个“逃兵”都耷拉着脑袋,看来孙悟空是飞不出如来佛的手掌心了,我们终究有被抓的一天。此后不久,和我同一天上班的小陈被点名要求背安规,当他一字不漏的将其岗位的安规背了出来时,在场的安检人员朝他竖起了大拇指,在随后的安全通报上还号召我们向他学习。每次我将自己和他做个对比,都有些HOLD不住,脸会变得通红。
        那天,和老王一起去巡检,刚刚走过电炉22.8米平台电极W电极上包闸时,老王迈出的步子又退了回来,原来电极壳和钢梁间有一块电极糊碎粒,他小心地将它挑出,引得我在一旁大发感慨:“老王,你巡检真细心,我要向你学习,看齐!” 老王听了后,意味深长地朝我看了一眼:“向我学啥?要学就向安规学,安规第四条上要求巡检时要认真负责,防止电极糊卡在电极壳和钢梁间产生电流……我能发现问题,都是因为按照安规要求一步一步去做的!”这时,我才焕然大悟:为何在日常巡检过程中,老王发现的问题总比我多,总比我及时,原来都是安规的功劳啊!
         再次翻开自己岗位的安全操作规程,结合着自己的工作实际来看,其实安规也没那么复杂难背,讲的也都是咱平时工作上的事,只要用点功夫,花点心思,想记下来也并非想象中那么困难。再后来,我将本安全操作规程工工整整的抄在纸上,每天有空的时候拿出来看一下,还没想到才花了两三天的时间,我就背了下来。这时,再想想车间安检人员平日里为了我们的安全,在炉台上跑上跑下的,查隐患定措施,忙得满头大汗的,我们真不该将他们当做“敌人”看待。
        这天,我刚加完电极糊回到主控室里,就碰到车间安检人员抽查安规,只是这次我没有借故离开。“看着你挺面生的,能将本岗位的安全操作规程背一遍吗?” 车间安检人员要求道。“一、严格遵守冶炼厂、熔炼车间安全生产基本准则的各项规定……” 一开始,我有点紧张,心扑通扑通地乱跳,但后来我慢慢地平静了下来,不就是说说自己平时工作是怎么干的吗,这个也不难!
         “安规背得不错,希望继续保持。” 车间安检人员临走时的一句话,让我高兴了好半天。“……和我们说说,刚才背安规的感觉怎么样?”工友们也七嘴八舌地围了上来。“其实,背安规不难,与其每次抽查安规时自己担惊受怕、东躲西藏的,还不如将这躲啊藏啊的时间用来背安规,这样既能提高自己的技术水平,保障自身的安全,还能为班组赢得荣誉,我们何乐而不为呢?我们可再也能不当‘逃兵’了!”我大声地对工友们说道。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3-7-9 14:20:01 | 查看全部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3-7-9 20:45:34 | 查看全部
"与其每次抽查安规时自己担惊受怕、东躲西藏的,还不如将这躲啊藏啊的时间用来背安规,这样既能提高自己的技术水平,保障自身的安全,还能为班组赢得荣誉,我们何乐而不为呢?"
很好地呼应了主题,也再次阐明了标题“逃兵”的由来,从“逃”到“不逃”,一字之差,在安全上却是咫尺千里,让我们都不当“逃兵”,都在自己的岗位上来次“士兵突击”!

感谢李老师对活动的支持!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3-7-9 20:46:44 | 查看全部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3-7-9 20:50:21 | 查看全部
,不就是说说自己平时工作是怎么干的吗,这个也不难!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关注公众号
QQ会员群

Copyright © 2021-2025 中企互动平台 版权所有 All Rights Reserved.

相关侵权、举报、投诉及建议等,请发 E-mail:bztdxxl@vip.sina.com

Powered by Discuz! X3.5|京ICP备10020731号-1|京公网安备 11010102001080号

关灯 在本版发帖
扫一扫添加管理员微信
返回顶部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