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上注册!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注册
×
【中立】企业招录员工既要顾“内”还需虑“外”
眼下就业难备受社会关注,一些企业实行优先招录内部职工子女就业的政策。对此有人说:这是企业关心职工、爱护职工、帮助职工的一种行动承诺。也有人说:企业优先招录内部职工子女,容易形成“近亲繁殖”、给管理上带来了不便,甚至会成为“包袱”。更有人直接表示反对,认为企业优先招录内部职工子女的做法有失就业公平,各行各业都优先招录内部职工子女,是一种就业垄断。
一直以来,国内有很多企业,甚至事业单位、政府部门,在招录员工时都会有这么一条不成文的规定,那就是优先招录内部职工子女,并美其名曰为:传承企业文化、解决职工困难、培养内部人才。恰恰正是这条看似普通和普遍的优先“规则,”把太多怀揣梦想、心存报复的寒门学子、有志之士“拒之门外,”失去与内部职工子女共同竞争、公平竞争的机会。
诚然,企业实行“优先政策”有它的道理。但笔者还是认为,无论做人或做事儿都不能太过。用句通俗的话来讲,就是要有底线。对于企业优先招录内部职工子女也是如此,不是说不能用“优先政策,”而是说不能动不动就用,起码也得“优”而有理、“优”而有据。”比如,企业“优先”的对象是企业有功之人,为企业安全发展做出贡献,甚至付出代价。亦或者是有绩之士,为企业创造了大于“优先政策”的价值,等等,这些人理应享受企业优先“福利”。就好像战士在战场上立下功劳火线立功和提拔一样顺理成章,其做法不但不会受到社会不满,而且还会赢得民众叫好。
反过来讲,如果企业不懂的变通,没有底线、没有范围的滥用“优先”政策,并坚持内外有别的话,丢掉的不仅是企业形象,更重要的是会错失良才。举个例子,西汉开国功臣、中国历史名将韩信,最初在项羽麾下效力时,因其不是所为的内部子弟“项家军,”而不被项羽所赏识和重用。自投奔汉军后,先是被萧何赏识,后又被刘邦官拜大将,这才有了韩信献计“明修栈道、暗度陈仓”,先后率军出陈仓、定三秦、擒魏、破代、灭赵、降燕、伐齐,直至垓下全歼楚军,无一败绩,从而为开创汉朝400余年江山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这个例子告诉我们,企业在招贤纳士上内外并举的做法, 在任何时候都具有科学性。项羽军团因为组织上过度使用优先政策而错失良才,导致人才断层、后继乏力。而刘邦军团组织则能够内外不避的知人善用,并为外来人才提供舞台,从而实现了自己事业的健康发展、创新发展和持续发展。
综合上述,笔者认为,在当前求职难、就业难的“两难”困境之下,企业理应担负起为国家分忧和为社会减负的责任,在招人、选人、用人上,既要顾内,更加科学的用好内部优先政策,激励“子弟兵”;还需虑外,搭起足够大的台子,让“外来军”充分展示,只有这样,企业在竞争激烈的市场经济下,才能有更准的定位,更好的发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