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下一页
返回列表 发布新帖
查看: 880|回复: 15

【反方】让“内部职工子女优先”制度归“零”

发表于 2013-7-5 17:14:32 | 查看全部 |阅读模式

马上注册!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注册

×
                              【反方】让“内部职工子女优先”制度归“零”
        眼下就业难备受社会关注,一些企业实行优先招录内部职工子女就业的政策。对此有人说:这是企业关心职工、爱护职工、帮助职工的一种行动承诺。也有人说:企业优先招录内部职工子女,容易形成“近亲繁殖”、给管理上带来了不便,甚至会成为“包袱”。更有人直接表示反对,认为企业优先招录内部职工子女的做法有失就业公平,各行各业都优先招录内部职工子女,是一种就业垄断。
        读完上述这则消息后,笔者认为在就业形势相当严峻的当下,企业实行优先招录内部职工子女就业的政策是不公平的。这种风气的盛行,看似是企业关心职工、爱护职工的一种体现,但实际上是社会的退步,主要原因有以下三点:
        一是这种制度让我们又回到上世纪七八十年代,那时实行的子女接替父母工作,实行岗位“世袭制”。上世纪七八十年代,随着上山下乡制度废除,社会上出现了大量待业青年,为了解决子女就业,接班之风愈演愈烈。但随着社会的进步,到了八十年代末期,接班制度逐步取消。进入21世纪后,社会开始提倡“人性化”管理,企业为了照顾内部职工,在同等教育背景,同等工作能力的前提下,开始优先招录内部子女。然而这股风气在实行的过程中变了味,内部职工凭借自己在企业内部的关系网,开始找熟人、托关系,实行企业岗位“世袭制”,工作能力没有达到要求的情况下,也能进入企业内部工作。
        二是这种制度让老百姓家的孩子因为出身普通,即使经过百般努力,但早已经输在了“起跑线”上。当今社会,父母为了不让孩子输在“起跑线”上,省吃俭用,让自己的孩子吃进口奶粉、上贵族学校,形成了衣来伸手饭来张口的坏风气。“企业优先招录内部职工子女”这一制度,让很多普通家庭的孩子,在找工作时犹如没有进明星演唱会的“入场券”,即使你有再大的能力,进不去也只能干瞪眼。公平就业的准则无法实现,那么与当今社会的发展格格不入,更不以利于和谐社会的建设。
        三是这种制度让企业固步自封,不能及时“吐故纳新”。假如每一个单位招聘都“内部职工子女优先”,一个企业内部员工家庭的“七大姑八大姨”都为一个企业服务,工作与生活难以分开,那么企业何谈发展。企业不是职工子女的自留地,企业只有“吐故纳新”,对社会公开、公平招录,不附加“内部职工子女优先”的特权条款,充分引入竞争,才能打破这种潜规则。
        综上所述,笔者认为只有让“内部职工子女优先”制度归“零”,打破“世袭制”潜规则,企业才能长远发展。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3-7-5 17:36:55 | 查看全部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3-7-5 17:39:02 | 查看全部
地方不配合致住房信息联网停滞 异地炒房难约束
   大限已过,全国个人住房信息联网却没有消息,公众对详实完整的住房信息的希望或将落空。是什么让中央力推的这一工作渐渐陷入了停滞?尤其在当前三四线城市房价不断高攀的背景下,曾被寄予调控、房产税及反腐等多项功能于一身的住房信息联网,应该如何在困境中突围,尽早实现全国房产信息“一盘棋”?

住房信息联网一拖再拖

据了解,从2010年开始,住建部便着手建设全国房地产信息联网系统,其由三个子系统组成,即个人住房信息系统、保障性住房信息系统和住房公积金信息系统。原本计划在2011年底实现40个主要城市联网,但直到2012年6月底,住建部才宣布实现全国这一目标。

虽然住建部并未公开这40个城市的名单,业内人士判断,这些城市主要是一线城市和房地产调控的热点城市,包括4大直辖市及除拉萨之外的所有省会城市,还有深圳、大连、青岛、苏州等房价上涨较快的城市。

记者从武汉市房管局了解,经过一年多的整合,武汉已在规定时间内建立和完善个人住房信息系统,实现了各登记中心的联网运行。只要轻点鼠标,将名字和身份证信息输入电脑,便可知晓购房者在武汉的房产情况,包括房屋数量、位置、面积及售价等信息。

在完成40个城市联网的目标任务后,住建部曾下发相关通知,要求地方做好个人住房信息系统联网工作,计划今年6月底前,将联网扩展到县市一级,联网城市达到500个。如今,期限已过,住建部门并没有任何关于联网进展的表态和介绍。市场人士认为,这一扩围工作又在一定程度上陷入了停滞状态。

记者了解到,当前在一些中小城市,由于住房信息的不完整,给一些异地炒房者带来可乘之机。因此,政府只能采用限购这种行政手段较浓的方式,来抑制投资、投机性购房。“因为许多城市的个人住房信息仅是本地联网,并没有实现全国联网,在跨地域购房时难以受到限购的约束。”武汉市房管局相关人员告诉记者。

三大难点阻碍联网推进

住建部相关人士指出,个人住房信息联网后,同一权属拥有人名下在不同城市的房产将“一并查询”,异地购房的资金流向、程度、走势将可“统一监控”,个人在各地限购政策中逃过一劫的“异地炒房”不再是漏网之鱼。

中南财经政法大学房地产研究所所长张东教授认为,随着个人住房信息系统联网,监管部门可以更加准确及时地掌握商品房规划建设、市场供应及销售成交等数据,实施有效的监控、统计,以便对症下药制定有效的调控政策。

不过,这一美好设想却屡屡遭遇困难。住建部政策研究中心副主任王珏林认为,一些城市住房信息联网工作起步比较晚,其信息的完整性和整合度还不够,城市之间联网暴露出来很多问题。除了商品房以外,各地还存在大量的保障房、自建房、房改房等未录入住房信息系统,甚至有些地区的住房信息还是纸质档案,未录入电子信息库。

此外,技术上的瓶颈也阻碍了联网的顺利推进。武汉市住房信息中心一位工程师告诉记者,虽然从技术上看,住房信息录入、联网并不困难,但实际上,由于各地技术标准、平台条件及人才素质不统一,在实际操作中还是会遇到很多困难。

除此之外,市场人士认为,一些地方或部门不愿意主动配合是联网搁置的主要原因。中国指数研究院副总监李国政表示,住房信息联网触及部分人的利益,都不希望过分将这一财产进行暴露,地方政府不配合、官员信息难公开、基础数据整理庞杂等因素均使这项工作寸步难行。

制度化建设是联网前提

目前,限购等楼市调控政策对于控制房价稳定楼市已取得了较好的效果。但限购仅限于以某个城市为单位展开,且局限于一二线城市,而随着城镇化进程的不断推进,一些房地产企业正在大力向三四线城市进军,带动了当地房价的过快上涨,急需有效的调控政策进行调节。


中原地产市场研究部总监张大伟看来,下一步,调控政策可能对在全国拥有多套房产的人加大税费调控力度。住房信息系统的联网是为建立透明的房地产信息体系,为加速房产税等政策的扩大试点提供前期条件。

张东说,联网后,住建部将对各城市的房地产交易、个人住房产权信息变更等进行实时监控,系统实时更新数据,对“首套房还是二套房”“首套房认房还是认贷”等问题进行统一标准。同时,可以更加方便地看到房地产投资资金的流向,有针对性地出台调控措施,控制局部市场异常变动,而不再频繁地出台楼市调控政策。

另一方面,个人住房信息系统联网正在大力推进,但住房信息涉及个人隐私、财产秘密和人身安全等问题,如何统一使用及管理系统里的信息,必须有明确的规定及具体的措施。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3-7-5 21:55:25 | 查看全部
欢迎宋洋老师参加本期事评讨论。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3-7-5 21:56:59 | 查看全部
三个方面确实存在着弊端,如今企业应该有自己的传承。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3-7-5 21:57:30 | 查看全部
但不应该是内招的扩大,因为确实还存在着弊端。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3-7-5 21:57:50 | 查看全部
除非不正当的竞争能够彻底抵消。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3-7-5 22:35:56 | 查看全部
世袭化,家族化,都很可怕!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3-7-5 23:10:09 | 查看全部
有其弊端,也有其可取之处,不过宋老师反方观点阐述的还是相当精彩,赞一个!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3-7-6 00:42:56 | 查看全部
只有让“内部职工子女优先”制度归“零”,打破“世袭制”潜规则,企业才能长远发展。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关注公众号
QQ会员群

Copyright © 2021-2025 中企互动平台 版权所有 All Rights Reserved.

相关侵权、举报、投诉及建议等,请发 E-mail:bztdxxl@vip.sina.com

Powered by Discuz! X3.5|京ICP备10020731号-1|京公网安备 11010102001080号

关灯 在本版发帖
扫一扫添加管理员微信
返回顶部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