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列表 发布新帖
查看: 257|回复: 0

深圳市发改委详解"深圳通" 发行超千万租金2.4亿

发表于 2013-7-10 14:02:27 | 查看全部 |阅读模式

马上注册!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注册

×
市民在购买或租用“深圳通”时所交的押金去哪里了?谁在管理?收益情况如何?深圳市政协委员王淑杰撰写提案呼吁公开这笔“账目”。记者9日从市政协提案委获悉,市发改委在给委员的提案答复中详细解释了“深圳通”的发行成本及沉淀资金去向。
问题1:成本是多少?

  答复:采购、制卡、发行等全部成本为18.3元/张

  目前,“深圳通”卡采用租、售结合的方式发行,销售版的“深圳通”卡按20元/张发售,租用版的“深圳通”卡按20元/张收取预付租金,依实际使用月数按0.5元/月/张逐月扣除租金,满40个月后不再收取。

  市政协委员王淑杰提出,深圳通押金制度的合理性受到法律界人士的质问,且目前的收费是不是太高?

  那么,一张“深圳通”的成本是多少呢?

  市发改委在答复中称,随着“深圳通”卡发行量的增加,其发行价格也在逐步降低。2011年起,“深圳通”卡的发行价格已由2009年的25元/张下调至20元/张,与国内北京、上海和广州等几大城市的交通卡发行价格一致。市价格认证中心对“深圳通”卡2012年成本监审报告显示,“深圳通”单卡发行全成本为18.3元/张(由采购成本、制卡成本、发行成本、退卡成本等构成),与发行价格大体相当。

  市发改委还表示,为落实《全省公交一卡通工作实施方案》有关工作部署,“深圳通”公司已于2012年与广东“岭南通”公司签订框架合作协议。目前,广东省物价局已拟定岭南通卡20元/卡的押金发行模式和18元/卡的工本费发售模式两种方案,并征求了各方意见。从统筹考虑“深圳通”卡发行与全省一卡通工作衔接的角度出发,“深圳通”卡的发行将待省里的相关价格政策出台后,按省里的规定执行。

    问题2:押金谁在管?

  答复:租用版“深圳通”余额约1亿元作为退卡备付金

  截至2012年12月,“深圳通”日刷卡量超过700万人次。王淑杰在提案中指出,市民为“深圳通”所交的巨额押金,到底由谁在管理,收益情况如何?

  市发改委在答复中称,据统计,截至2012年底,租用版“深圳通”卡发行量已超过1000万张(其中已退卡116万张),累计预付租金数额2.4亿元。其中,1.4亿元已结算转为营业收入,用于弥补卡发行成本;余额约1亿元,按《非金融机构支付服务管理办法》、《支付机构客户备付金存管暂行办法》等规定,以存款方式存放在受银行监管的银行专用结算账户中,作为支付客户日常办理退卡业务的备付金。中国人民银行深圳市中心支行根据央行相关规定,对“深圳通”沉淀资金以及管理情况不定期进行检查。

  记者注意到,市发改委在答复时只提到了租用版的“深圳通”,而没有公开销售版“深圳通”的情况。来自深圳通公司网站的数据显示,截至2012年12月,“深圳通”累计发卡量已超过1800万张。如果按租用版为1000万张算,销售版约为800万张,20元售价中刨除成本18.3元的话,每张尚盈余1.7元,再乘以800万张的话,盈余也达到1360万元。

    问题3:加强透明度

  答复:定期审计“深圳通”票价财政补贴和沉淀资金

  来自深圳通公司网站资料显示,该公司于2004年12月13日注册成立,由地铁集团、巴士集团、运发公司和深业深港集团投资组建。

  市发改委在答复中表示,深圳通公司作为服务市民公交出行的企业,一直以来接受政府主管部门的监管——市交通运输委是“深圳通”卡的行业行政主管部门,负责对深圳通公司服务质量、运营信息数据的发布及使用管理、“深圳通”卡沉淀资金使用等进行监管;市财政局和审计局定期针对“深圳通”票价财政补贴和沉淀资金等问题对深圳通公司进行专项审计。

  记者注意到,对“深圳通”卡沉淀资金使用和“深圳通”的票价财政补贴,以及以往的专项审计报告结果,市发改委在答复中没有进一步阐述。

  王淑杰委员在提案中指出,是时候要管一管“深圳通”了。

  对此,市发改委表示,为更好地适应新形势下的管理需求,市法制办已将《深圳交通卡管理办法》列入我市2013年立法工作计划(预备类)。今后,我市将继续强化对深圳通公司运营的日常监管,加强透明度,促其不断提高服务质量、创新应用技术,并衷心希望社会各界能一如既往地支持和监督我市公交一卡通的各项工作。

      南方日报7月2日报道

  深圳通发行量已超600万张 押金总额达到1.8亿元

  政协委员质疑深圳通租金是笔“糊涂账”,市发改委回复称已收取预付租金2.4亿元

  单卡发行全成本每张18.13元

  “深圳公交一卡通发行量已超600万张,按每张卡押金30元(较早前价格)估算,押金总额达到1.8亿元。如此巨额款项,到底由谁在管理,收益情况如何,用在了什么地方等,这是一笔糊涂账。”今年“两会”期间,市政协委员王淑杰提出《关于终结公交一卡通乱象的提案》,对“深圳通”缴纳押金现象提出批评,并认为其实质是利益驱动下给市民便利生活人为设置障碍。

  记者昨日获悉,市发改委已对该提案作出回复。回复称,截至2012年底,租用版“深圳通”卡发行量已超过1000万张(其中已退卡116万张),累计预付租金数额2.4亿元,并首次公布“深圳通”卡单卡发行全成本为18.13元/张。

  质疑:租金制度不合理收费太高

  回复:每张成本18.13元与发行价格大体相当

  生活在深圳,不管是搭乘地铁还是公交,都离不开“深圳通”。然而,让不少市民疑惑的是,一张“深圳通”需要缴纳“租金”20元,与北京等地采取收取“押金”的方式不同,“深圳通”的租金需要按照月份每月扣除0.5元,直到40月扣满20元。

  对于公交一卡通收取押金,早在去年就有北京、厦门等多个城市的政协委员、市民向当地政府申请信息公开甚或提起诉讼。今年“两会”期间,深圳也有人对此发声。市政协委员王淑杰向“两会”提交了一份《关于终结公交一卡通乱象的提案》(以下简称“提案”)。

     对于“深圳通”的具体收费问题,王淑杰提出质疑,“押金制度的合理性也在经受法律界人士的拷问”。王淑杰称,如果按照法律对“押金”的界定,可以勉强把“深圳通”的押金视为持卡者“应付而未付”的一种费用,那么最多只应是制卡成本而已,但目前收费太高。

  日前,市发改委对该提案作出了回复。回复称,随着近年来“深圳通”卡发行量的增加,其发行价格也在逐步降低。2011年起,“深圳通”卡的发行价格已由2009年的25元/张下调至20元/张,与国内北京、上海和广州等几大城市的交通卡发行价格一致。

  回复解释,目前,“深圳通”卡采用租、售结合的方式发行,销售版的“深圳通”卡按20元/张发售,租用版的“深圳通”卡按20元/张收取预付租金,依实际使用月数按0.5元/月·张逐月扣除租金,满40个月后不再收取。

  那么“深圳通”的成本究竟多少?该回复也首次进行了公开。回复称,“深圳通”卡单卡发行全成本由采购成本、制卡成本、发行成本、退卡成本等几部分构成,市价格认证中心对“深圳通”卡2012年成本监审报告显示,每张“深圳通”成本为18.13元/张,与发行价格大体相当
    质疑:巨额押金是一笔糊涂账

  回复:1.4亿弥补发卡成本1亿用作退卡备付金

  提案中对于“深圳通”的巨额资金去向也提出了质疑。提案称,深圳公交一卡通发行量已超600万张,按每张卡押金30元估算,押金总额达到1.8亿元,“如此巨额款项,到底由谁在管理,收益情况如何,用在了什么地方等,这是一笔糊涂账”。

  “市民失卡后再办新卡则面临着原充值无法转存的尴尬,如此种种,其实都是利益驱动下给市民的便利生活人为设置障碍。”提案还表示,由于拥有“深圳通”运营权的企业均具有政府垄断色彩,很难避免市民的疑惑指向政府,市民希望知道,在这样一个公共服务的领域,政府究竟扮演了怎样的角色?

  市发改委的回复日前对各个政府部门在其中扮演的相关角色作出了解释。回复称,深圳通公司作为服务市民公交出行的企业,一直以来接受政府主管部门的监管:市交通运输委是“深圳通”卡的行业行政主管部门,负责对深圳通公司服务质量、运营信息数据的发布及使用管理、“深圳通”卡沉淀资金使用等进行监管;市财政局和审计局定期对深圳通公司的“深圳通”票价财政补贴和沉淀资金等进行专项审计。

  那么,“深圳通”到底收取了多少“租金”呢?回复首次公开称,统计显示,截至去年底,租用版“深圳通”卡发行量已超过1000万张(其中已退卡116万张),累计预付租金数额2.4亿元,其中1.4亿元已结算转为营业收入,用于弥补发卡成本;余额约1亿元,以存款方式存放在受银行监管的银行专用结算账户中,作为支付客户日常办理退卡业务的备付金。人民银行深圳市中心支行根据央行相关规定,对“深圳通”沉淀资金以及管理情况不定期进行检查。

    他山之石

  八达通明白收费成港人必备之物

  最先使用公交智能卡的是香港的八达通,在经过十多年的发展后,香港八达通已经成为港人必备之物,明白收费,而且采取人性化服务。

  目前八达通分为销售版和租用版两大类:销售版八达通只供销售,不收押金,储值余额可以退还。租用版八达通属租赁产品,用户须缴付港币50元押金(可获退还),当中包括卡成本及一次备用余额。

  而租用版八达通又分两种:其中普通版八达通若在租用不足3个月内退回时,需要扣除港币9元的手续费,超出3个月则免手续费,可以退还全部50元港币押金。另一种个人八达通因属于个性化定制,在退还时要从押金里扣除港币10元费用。若持卡人的八达通遭人为损毁或改动,在退还时则要扣除港币30元的成本费。如果普通版八达通出现故障无法使用时,则可以先领取一个含有20港元的临时卡应急,原卡的余额均可退还。

  记者手记

  解答市民困惑期待更多信息公开

  早在去年,一卡通“退卡不退押金,收钱也不给发票”曾引发广泛质疑。北京市民刘巍去年就曾向有关部门申请公开IC卡成本明细、押金及所产生的利息去向,北京市政协委员石向阳更是六提公开“一卡通”押金使用情况提案,面对巨额押金及利息去向何处,多个城市均无明确答复。

     相比北京、厦门等地,深圳面对市政协委员的提案,市发改委迅速回复,显示了其对委员问政和政府信息公开的高度重视,值得褒奖。

  但正如一位接受采访的市民所说,相比“深圳通”,银行卡的技术会更先进,但为何银行卡不收费?而新华社日前的调查则显示,用昂贵进口芯片订做一卡通,1000张小批量,就可7元拿下,公交一卡通动辄百万的大批量订货,为何收取高达18元的成本,仍需存疑。

  此外,更多的问题则未得到明确说明。比如存款的利息如何使用?超出成本部分的余额如何处理?倘若“深圳通”丢失,其未使用的余额如何退换?等等。

  面对政协委员和市民的种种困惑,相关部门已迈出了步伐。但面对市民的种种困惑,仍需更多信息公开。
    来源:深圳商报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关注公众号
QQ会员群

Copyright © 2021-2025 中企互动平台 版权所有 All Rights Reserved.

相关侵权、举报、投诉及建议等,请发 E-mail:bztdxxl@vip.sina.com

Powered by Discuz! X3.5|京ICP备10020731号-1|京公网安备 11010102001080号

关灯 在本版发帖
扫一扫添加管理员微信
返回顶部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