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上注册!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注册
×
自7月2日以来,笔者在某企业与维修工们接触中,一方面为他们在工作中的无私奉献所感动,另一面也为他们付出与回报的比例失调而觉得不平。
与维修工面对面时他们谈的最多不是苦与累,而是付出没有得到企业的回报和认可,通过了解笔者发现在大多企业中维修工们的工资、奖金等福利待遇整体上偏低。而且由于文化程度原因,不论你干的时间多长,维修技术多高,都很少有升迁的机会。所以在维修工的群体中很难留得下高文化、高素质的年青人,时间久了就形成了人才的青黄不接。人才的流失和待遇的不公,使众多的一线维修工产生了一种消极工作的思想。这也是为什么面对设备发生小问题时维修工不愿维修而要换件的根本原因。
要想提高维修群体的工作热情,笔者认为首先企业在制度上要提高并确立维修工在本企业中的重要地位,要将维修工的各种福利待遇与企业中层管理员工等同,要在企业中重奖为本企业“修旧利废、技术创新”的一线维修工们,同时创造维修工们升迁的条件。其次要在企业形成新员工入厂先下维修一线的工作体系,让新员工感知维修工的辛苦和对企业发展的重要性,并掌握一定的维修技能,为企业培养全能未来管理人才。同时企业高层还要通过“心连心”等方式增加与维修工群体的接触机会面对面的进行爱岗敬业宣教工作,树立并提高维修工的大局意识。
贾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