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上注册!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注册
×
对于市民来说,大排档是最具生活气息的地方;但对于城市管理者来说,大排档占用通道以及卫生问题却是一个顽疾。
市井气息十足深受市民欢迎 占道卫生问题让城管很头痛
深圳能否容下烟火味大排档?
没有嘈杂、不见觥筹交错,午间的梅林食街关门闭户、冷冷清清。可一到深夜,这里的繁华与熙攘绝不亚于周末的东门老街。这就是大排档的魅力。有人说:有中国人的地方,就有大排档,与当地的繁华与否无关。对于市民来说,大排档是最具生活气息的地方;但对于城市管理者来说,大排档占用通道以及卫生问题却是一个顽疾。乐园路海鲜街在新一期城市更新规划中,被纳入到湖贝片区东地块地下,引来了众多海鲜街老板的反对。
深圳有多少家大排档?目前并无精确数据。经历30年发展的特区,大排档也随之转变。每一次城市更新或者市容整治,大排档首当其冲。已有20年历史的乐园路海鲜街,档主多数从户外搬至室内。与乐园路相似,桂庙新村、梅林食街等大排档同样游弋于市场需求与城市管理之间,现状如何?又将何去何从呢?
部分室外大排档
改善环境逐渐规范
徐哥在宝发海鲜食馆已经干了20年,他回忆,1993年前,乐园路、向西村和上步片区是深圳有名的3个商圈,其中乐园路以服装店铺为主。1993年后,海鲜食肆便开始增多,“最开始都是做快餐的,店面不大”,徐哥介绍,服装逐渐开始走下坡路,海鲜档则越来越聚集,店面经过竞争与合并,形成了现在的乐园路海鲜街。
“最开始大家都会摆出街。”宝发海鲜食馆包括厨师、服务人员在内,最开始50多人,现已超150人,经营状况平稳,未现大起大伏。但作为大排档,整条乐园路最典型的做法便是在室外摆好桌椅,吸引顾客。而在这个过程当中,免不了与执法人员进行一场博弈。
“现在好很多了,我们依法做生意,城管也不会乱来,更多的是商量与沟通。”徐哥说。现在,乐园路的商家均已成型,并且扩大经营范围,像宝发海鲜食馆、华城酒家这样的,已在原来的基础上扩大经营面积和改善环境,装空调、重新装修,虽然周末傍晚仍可见摆在室外的桌椅,但与此相比,室内才是食客最多的地方。
午五六点出摊营业至次日凌晨三四点
在深圳大学旁边,有一个与乐园路遥相呼应的大排档聚集地,叫“桂庙”,因为靠近深圳大学,且不少学生的宿舍就设在桂庙,这里也成了年轻人聚集的地方。许多刚毕业的深圳大学学生喜欢在桂庙附近租房子,小谢就是其中一员。每周与球友踢完球,小谢总要来这里喝上一两杯,侃侃大山,似乎在这里才能找到依靠和安慰。
桂庙新村对于大排档的管理更多的是“无为而治”。赢养煲的负责人称,桂庙新村委会要求,商家晚上6点钟以后才能把档位摆出门口。此外,店面的业主在出租时也特别约定,可以喝酒但是不能玩骰子,担心噪音影响住在楼上的学生。“商家基本都会按相关要求来,生意一般也是在五六点钟开始旺起来”。
桂庙不仅味美价廉,还代表了一种肯德基、麦当劳所无法提供的城市氛围。因此,这里的大排档已成为学生生活不可或缺的一部分。红姐饺子店已在这里开了15年,老板表示,还没有被没收桌椅的情况,按规定行事即可。
被称之为福田后花园的梅林,有条有名的“梅林食街”,食街里有湛江佬海鲜酒楼、半岛烧烤、重庆烤鱼、肥仔鸡煲店,成为在CBD上班的白领们下班后的聚餐地。湛江佬海鲜酒楼开了1年多,老板一来便很快懂得这里的规矩。“大家都说,晚上七点前不要摆,七点后就可以摆了。”
中午12时,食街各门店紧闭,不见一个顾客,门口打扫得十分干净,不见堆积的餐厨垃圾。只有到了下午5时后,这里才开始热闹起来,直至第二天凌晨三四点钟。这就是梅林食街的默契。
城市更新项目下大排档将何去何从
对大排档的态度最左右为难的当属周边居民。周先生就住在乐园路边,担心油烟他不敢多开窗,偶尔还会被一些酒醉闹事的人吵醒。周太太告诉记者,租期到后,他们会另找地方住,往后再也不住在大排档边上了。但与此同时,他们也享受着这里的便利与生活氛围,晚上肚子饿下楼就能享受美味,好朋友来聚会也十分方便。对于这些大排档,周先生是“又爱又恨”。
尽管多数深圳人都有过在大排档聚餐的经历,但当城市更新不可阻止地走来时,散布在城市各个角落的大排档便难逃一劫。早在2002年,因占道经营、堵塞交通、污染环境等原因,深圳就曾提过3个月内“消灭”大排档。相互博弈间,成就了现今深圳大排档的生存状态。
此次乐园路的改造,是华润置地入主湖贝旧村改造的总体规划的一部分,规划声称要将旧村改造成建超万象城的作品。
记者在采访中发现,多数海鲜街老板对此事并不知情,但得知后均表示反对。徐哥有点恼火,“肯定行不通,改造后的油烟、安全、搬卸货都成问题,海鲜酒家并不像肯德基、必胜客等半成品,全是生鲜现炒。”另一个重要的原因是,这里深夜永不熄灭的灯火已成为深圳符号,搬入地下后这种充满城市味道的生活或将成为回忆。
深职院房地产研究所所长邓志旺认为,这是城市历史、文化符号向商业价值的妥协。市民更多地会从消费需求、历史文化的层面来考虑。“一个城市更新项目,牵涉到开发商、市民、商户等多个利益主体,应该寻求更合理的解决办法。”
邓志旺认为,这反映出政府城市更新政策的缺失。以台湾为例,一个更新项目,无论立项、规划、施工,均有听证环节。“在深圳,城市更新规划出来后,在规划国土部门大厅和网站挂出来,市民完全不知情,更别说参与讨论。”
未来,大排档是被湮没还是被重新定义?是走入“地下”还是拿出台面讨论?我们拭目以待。
他山之石
台湾夜市摊贩设立自治协会
台北夜市是成型的户外饮食聚集地,那台北是如何管理好夜市的呢?据悉,台北有专门的《台北市摊贩管理治置条例》,里面非常详细地规定台北可以摆摊的地点及摊档营业时间。而且台北每三年会核发一次营业执照,其间摊贩若有重大违规行为,随时可能被取消资格。
在卫生方面,台北宁夏夜市要求摊贩安装油脂截留器,它可以将营业时所产生的油污水有效过滤分离、截留油脂,再将符合排放标准的污水排出。且设有自治性的“宁夏夜市观光协会”,夜市的所有摊贩都是协会的会员。协会每周会派专业清洁公司来抽取油污水,费用由会员分摊。
台北另一有名气的“士林夜士”已于2011年底迁入地下经营,当时引起了14万名网民联署抗议,认为夜市是台湾最具代表性的生活文化,转入地下将使其失去原有味道。记者昨日从台湾导游张晓峰处获悉,改造后的士林夜市虽然有通风系统,但总体气味不好,各种小吃的味道会混在一起,难与以户外相比较。士林夜市的名气仍在,现人流也不少。但张晓峰认为,台北不止一个夜市,时间久了自然会分流。
名词解释
大排档,原称“大牌档”,将固定摊位的大号牌照裱装悬挂,因而得名。该经营方式始于二战后香港,当时百废待兴,开始有人在街边设置路边摊出售熟食,每一个摊点在最显眼的地方竖着火光熊熊的锅灶,旁边的长条桌上,调料,菜肴,一次性碗筷依次摆放,餐桌在搭起的简易塑料棚里,朝向大街,点菜、吃饭一目了然。
大排档利用街道,消除了由于餐厅的空间界限和消费档次不同所带来的人与人的界限,给市民的带来了方便和和谐,并满足了廉价消费需求,而广受欢迎。
来源:深圳晚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