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上注册!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注册
×
石壕煤矿多面“减负”让维修工健康发展
徐 兵
如今,大多数企业普片存在这样的情况,一个基层维修班组里,懂维修工作、精维修工作的人就那么一两个,甚至没有,严重影响企业的可持续发展。
2010年6月,重庆能源集团石壕煤矿机电队电工胡中科因维修技术出色,被当选皮带维修班副班长,负责全矿井下一万多米皮带运输系统电气设备的管理和维修。当时,该班技术力量相当薄弱,全班14人中能将所有电气设备故障都“拿下”的就只有他和班长罗江桂2人。当时石壕煤矿正是走机械化、信息化道理的过渡时期,生产任务相当重,一旦运输系统出现故障就必须马上处理。只要故障稍微复杂一点,其他员工就束手无策了。为了不影响生产,无论是白天还是晚上,都是胡中科和罗江桂两人轮流值守,两人便成了8小时工作制、24小时待命制。两人工作始终处于“超负荷”状态。
收入上,两人除了班组长津贴外,其他就和员工一样了,每月多出的出勤只能给他记补休,由于班组的正常运作离不开他们二人,他们的补修也就名存实亡。他们可能得到的唯一补偿就是年终能评个先进。
维修工技术强、事事都担、可收入不多、又不得不干,像罗江桂和胡中科这样的例子就是大多企业维修骨干的缩影。他们花了比别人多得多的时间去学习、专研技术,使自己能够出类拔萃,反而让自己“拿钱不多,干得多”,使超负荷的工作量压的自己喘不过气,也没有更多的精力和时间去专研技术。同时这样的超负荷工作也会使人萌生跳槽之意。
近两年来,重庆能源集团石壕煤矿通过技改扩能,生产规模一路飙升,矿党政主要领导认识到:要想高效、健康发展,必须有一批技术过硬的维修工,不仅要靠他们撑起企业的发展之路,还要靠他们去带动更多的工人学习技术。为此,该矿针对维修骨干的现状开展了调研,调研结果来看:要想保护维修骨干的工作热情,让职工向他们看齐,首先必须为维修骨干们“减负”,并让他们真正从工作中得到实惠。才能带动更多的员工学技术。该矿便通过工作“减负”、思想“减负”以及制定相关保护制度,从而保证维修骨干的可持续发展。
该矿要求基层领导在安排工作上要多方协调,减少维修骨干的工作量,让他们有充足的时间休息,不再“超负荷”工作。同时要多关心他们的家庭生活,给予多方面照顾,才能更好的解决他的“后顾之忧”,让他全身心投入到工作中。
该矿各基层队结合本队实际情况制定了相应的分配制度,使多劳者多得,避免维修骨干干了活伤了心,笔者在该矿机电队电工大班了解到,他们班组实行补偿制度,当班人员无能力处理设备故障的,需要别人帮忙的,就要支付当班工分的一部分给帮助他的人,这样不仅平了维修骨干的实干心,还迫使其他员工去学技术。
同时,该矿的奖励制度也逐渐向维修骨干倾斜,2011年起,该矿对井下电器维修工便进行月月考评、月月奖励,根据维修工的实际操作技能和平时工作表现以及理论成绩的总和,给予150元到400元的奖励,充分调动了维修工学习技术、专业技术的积极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