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马上注册!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注册
×
【事件】只“培”不“训”:员工要跟队干“叫板”
“我虽然经过培训并拿到绞车司机证,但却没有实际操作过一次,心里没底,所以不能接受任务安排。”去年10月5日,重庆能源集团松藻煤矿采煤三队正在排班作业时,值班队干黄道林安排采煤司机余开福开井下斜坡内齿轮绞车,不料余开福却“不买帐”,并坦然说出自己的理由。
员工为啥要跟队干公开“叫板”?这一问题引起了该矿领导的高度重视,随即派出调查组进行了深入调查。余开福说:“我本来是一个采煤机司机,队上为培养多面手,矿上组织的培训我是参加了,理论考试也合格,可是培训后我从来就没有碰过绞车。开绞车是一个技术活,来不得半点马虎,万一出了事故谁都负不起责。”采煤三队队长周开勇介绍,现在培训多,但效果不明显,也是让我们基层管理人员感到最头痛问题。队上总是想方设法为培训对象腾时间、出资金、安排人员替岗位等。希望本单位能多有几个出类拔萃的复合型人才。然而事与愿违,员工还是那些员工,技能也还是那些技能,没有达到培训的目的。
经过调查了解,该矿领导找到了症结:现行的培训机制有问题,绝大多数的培训都是重“培”而轻“训”,或者干脆只“培”而不“训”,其实就是走过场,搞形式,培训和不培训一个样,这既浪费人力财力,还白白丢掉了宝贵的时间。为此,该矿立即调整培训思路,变统一培训为多级培训,变死板硬套的说教式培训为灵活多样的技能培训,变理论培训为理论与实际相结合的多方位培训,培训老师还不定期的深入基层,深入现场手把手地进行教学。
“培训方式的转变收到的效果非常明显,现在,你让我去开绞车我决不推辞,因为我真正掌握了开绞车的操作技能。”今年的10月5日,采煤司机余开福向笔者讲述着这一年来他亲身经历过的培训方式和培训效果发生的巨大变化。采煤队长周开勇再也不为缺少复合型人才而头痛了,他说:“一种旧的管理思路可以毁掉一个企业,一个新的管理方式也可以盘活一个企业。矿上培训思路的转变,就让我这个队起死回生。现在,全队员工个个都是复合型技能人才,照这个趋势发展下去,企业做大做强指日可待!”
【评说】“培”“训”不能分家
“培”和“训”本是一母所生的孪生兄弟,自从有了“培训”二字,他们就同患共难了数千年。然而步入到现代社会,它们的命运却发生了些许改变。一些企业、一些单位为了完成任务、应付形式,就把“培训”二字拆分开来,硬生生将它们一分为二,还非要分出个轻重大小来,这实在有悖常理、令人不爽。笔者认为“培训”不能分家。
什么是培训?培训就是一种以劳动者为特定对象的劳动力资源开发活动。要想开发劳动力资源,就必须对劳动力进行有效培训。如果只“培”不“训”,其结果就会产生像余开福那样只懂理论而不懂实际操作技能的“半边把势”,就会走向形式主义,就会让“培训”失去原有的基本意义,同时也会让一个企业踏上衰败的不归路。
说到底,企业的竞争就是人才的竞争,正确的培训方式是培养人才的有效途径。因此,技能培训既要“培”也要“训”,只有二者兼备,才能有效提升团体素质,才能让企业在激烈的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 龚光明 陈善莲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