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马上注册!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注册
×
职工培训看变化
改革开放30年来,伴随着企业的发展进步,职工培训工作也发生了巨大的变化。近日,笔者到洛阳机务段进行采访,亲身感受到了该段职工培训工作的新气象。
培训观念:从“当作负担”到“视为奖励”
“好不容易碰到了个培训的机会,咱一定要珍惜啊!”“就是,让咱参加培训是件很荣耀的事情啊!得快点儿走,要不就迟到了!”这是10月7日下午1时40分洛阳机务段设备车间职工张利敏和王延江的部分谈话片段。如今在洛阳机务段,“视培训为荣耀,把培训当奖励”的观念已经根植于6000多名班组职工的心中。
曾几何时,该段不少班组职工把培训当成负担,觉得参加培训就意味着自己“技不如人”,所以每每培训时就千方百计找借口予以推辞。“哎!又去参加培训,真头疼。哪有这闲功夫,手头活挺多呢!”,“这次培训能不能安排别人?我不想去了,下次再说吧!”类似这样的抱怨一度在班组职工随时都能听见。
近年来,洛阳机务段本着“为职工的将来和单位发展负责”的总体思路,将班组职工培训工作纳入职工福利待遇范畴,并响亮提出“创建学习型队伍、培养知识型职工”的口号。为增强培训待遇的吸引力、辐射力,该段制定出班组职工培训总体规划,根据职工本人从事工作岗位、承担工作任务,确定短、中、长期培训目标,并在职工培训与使用上坚持做到“压担子”与“扶梯子”并举,真正达到了“培训不培训不一样,培训考核优劣不一样”,“培训是福利和奖励”的理念深入人心。
培训方式:从“单调乏味”到“春色满园”
10月8日上午9时,笔者来到洛阳运用车间二楼大学习室,看见休班的近200名职工正在接受“非正常情况下行车知识”的培训,让笔者最感兴趣的是培训采取“有奖问答”的方式进行。台上只有1台投影仪、1名主持人,台下除了6名教育专干外的近200名职工都是参赛选手,职工回答正确一道题即可得到价值十元的奖品一份。这只是洛阳机务段改进班组职工培训方式的一个缩影。
长期以来,该段在对职工进行培训时采取的是“你讲我听,你打我通”的传统方式,经常是“台上老师讲的天花欲坠,台下职工听的昏昏欲睡”,培训效果大打折扣。为了改变这种状况,该段不断改进和创新培训方式,如开展专题式培训、采用案例式培训、采取学徒式培训、开展职工绝招绝技展示活动、举行技术比武“擂台赛”、开设“急训学堂”、开办“安全超市”等,让职工在寓教于乐中受到教育。特别是2008年以来,该段组织全段的教育、技术人员,送知识下车间,传技术到班组,帮助一线班组职工提高业务技能。还在洛阳、洛阳北、三门峡西、宝丰四大运用车间开办了技术教育示范点,组织专业人员讲课,发放各类技术资料3000多份,培训一线班组职工5000多人次,增强了培训效果,受到了班组职工的热烈欢迎。
培训内容:从“老师安排”到“职工点菜”
10月6日,是今年国庆长假后第一天上班的日子。一大早,洛阳机务段教育科老师王海峰就到洛襄运用车间,就培训内容征求向该车间900多名职工征求意见。从“老师安排”到“职工点菜”,是该段职工培训工作的一大亮点。
过去,该段在进行培训时忽视了职工不同的学习需求,在培训内容上“一刀切”、“一个单子吃药”,使得培训缺乏针对性,在一定程度上导致了职工培训的形式化、过场化,没有达到应有的实际效果。近年来,该段不断完善以需求为导向的培训方式,将有关培训内容制作成培训“菜单”,以列表的形式下发到各车间、班组,供职工按需“点菜”,车间在充分征求班组职工意见后,上报教育培训计划,段教育科按照职工意见及时调整授课内容、选聘教师,有针对性地购进、编制教材,按需施教,最大限度地满足了班组职工需求。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