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上注册!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注册
×
李天恩的姐姐患过一场重病。1983年,李天恩8岁的姐姐患上了罕见的“黑热病”,病情十分严重。当时,治疗“黑热病”的唯一办法是注射进口疫苗,但当时医疗条件有限,这种疫苗在全中国只有5支。幸运的是,国家卫生部、北京相关医院等多家单位迅速协调,举全国之力将最近的1支疫苗从河南连夜空运至北京,姐姐的生命才得以挽救。
后来,医院减免了姐姐的治疗费用,父亲单位也主动出资解决生活上的困难,国家卫生部每年还安排专人来家中给姐姐检查……这些都被幼年的李天恩看在眼里,一颗感恩的种子在心底生根发芽。 1998年年底,由部队退伍分到铁路上的李天恩,拿着第一个月发的工资,感觉自己有能力帮助别人了,拿出600元不到的工资里的100元钱寄到了山西省希望工程办公室,献出了自己的第一份爱心,从此以后,李天恩就开始了自己的爱心之旅,定期从自己的工资里寄钱来奉献爱心,2003年,李天恩去临汾市政府办事,路过市妇联,想到在报纸上看到的市妇联正举办的春蕾资助行动,随即敲开了临汾市妇联的门,与两名贫困学生结下了不解之缘,开始资助他们上学,对于他这样的做法,许多人,包括他的妻子都无法理解,但是,在他看来做好事好像有一种惯性。如果你做过一次好事,就不由自主地想做第二次、第三次……,山西晚报新闻评论曾以因爱而伟大这个标题,写到李天恩是用无私奉献和拳拳爱心成就了自己伟大的人格,践行了自己做一个对社会、对他人有用的人的伟大理想。采访中李天恩说过这样一句话,是用付出这种方式,让他找到了生命的价值和幸福的感觉,当知道他捐出的钱能够帮助贫困儿童重返校园,他觉得自己不再渺小,活在世上不再是可有可无,匆匆过客;正是付出,诚心诚意毫无功利地付出,给了他做人的尊严和前进的动力。
家住临汾建设路的张阿姨记不清这是第几次受到邻居李天恩的帮助。张阿姨与年迈的妈妈、奶奶住一起,由于生活上的许多不便,李天恩常帮她做些力气活,扛袋面粉或是搀扶她母亲外出散步。“小伙子很善良,昨天我去他家串门,无意间看见他有很多献血证,还有资助孩子的一些证明,我当时很惊讶,一问才知道他已经连续无偿献血13年,并资助过两个孩子上学。”21日,张阿姨对记者说道。而对于李天恩来说,帮助别人的自觉自愿几乎成为了他的行为准则,他用爱温暖着这个世界,让我们这个世界涌满温暖。
1998年,22岁的李天恩第一次走进献血站,他对亲人说:“我爱这个世界,愿意伸出我的手臂。”2003年非典期间,大家不敢出门,“血荒”日益严重,李天恩越想越着急,横下心跑出去献血。按照有关规定,人体一年只可捐献2次全血,每次最多400毫升,但血小板每21天就可捐献1次,并且1个治疗量的机采血小板,可按捐献全血800毫升计算。临汾市中心血站工作人员告诉记者,李天恩14年来,捐献总量累计达13.8万毫升,居临汾市之首。如今,鲜红的献血证已是不计其数,李天恩先后被山西电视台,新华社、山西日报、山西工人报等多家媒体采访报道。他也多次受到国家卫生部、中国红十字总会、解放军总后勤部卫生部以及山西省、临汾市的表彰。 “献血哥”的大爱还在延续。在李天恩的带动下,越来越多的同事、邻里也加入到献血队伍。
链接:http://hm.wenming.cn/ddmf/201307/t20130719_736853.html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