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上注册!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注册
×
当经济发展处于大转变,许多传统的管理模式开始受到挑战,出现失衡的情况。无论是领导力还是生产力,都期待一种新的管理模式,促进企业的可持续发展。从幸福到幸福感,由幸福指数到幸福经济,再到“幸福管理”。这种新的“幸福管理”理念倡导把“幸福”作为企业的文化概念融入管理之中,通过贯穿以人为本的理念来调整、设计企业规章制度,使管理从“功利主义”向“幸福主义”转型。而实现这一目标的切入点就是开发员工的心理资本和提升员工的工作幸福指数,构架起全新的管理模式———幸福管理。
幸福管理的内涵:实现从物化管理向人本管理转化
企业是社会的细胞,是构建幸福中国的重要主体。“幸福管理”作为一种新的管理模式,必然会在企业生产经营中,营造幸福氛围,培育幸福文化。“人类管理制度设计的终极目标是保障人的幸福。”企业管理绕不开“幸福感”这个与个人密切相关的话题。具体表现为:一是幸福感是每一位员工的核心需要。每个员工努力工作的根本目的就是过上幸福的生活。二是企业可持续发展的客观需要。只有幸福企业才能最大限度地吸引人才、激励人才、留住人才。三是企业的社会责任。企业幸福感将有效的协调企业和员工关系,建设和谐幸福的企业管理制度,增强员工对企业的归属感,节约企业在管理方面的成本,提高管理效率。所以,“幸福管理”已经势在必行,是企业管理的新趋势。
“幸福管理”是基于以人为本的管理理念,把幸福的概念融入管理之中,其终极之道是改变员工的工作和生活,使人获得幸福与快乐。只有当幸福管理体现出比物质和资本更大的力量时,企业才能形成更大的发展空间。当前的劳动力供求关系发生了重大变化,劳动成本快速上升,劳动关系不稳定。有调查显示:当前中小企业劳动平均成本上升20%~30%,2012年6月缺工企业比率为52.3%;大进大出的高流失率,使企业出现了因缺工导致不敢接订单的现象。随着80后、90后大规模进入职场,这一代人对工作的追求已不仅仅是工资收入的需要,他们更注重人文关怀和自我价值的实现。同时,信息爆炸、生活节奏加快、心态浮躁等负面情绪在一定程度上导致了部分员工精神财富的相对缺失,幸福指数下降。因此,在日益市场化的今天,无疑需要幸福文化为企业提供方向性的指导。
幸福管理的本质:提升员工工作幸福指数
一个企业想要获得长远发展,员工和消费者的人心相融越来越重要。人心里有无穷的宝藏,世界上最大的金矿、最大的宝地不在别处,就在人身上,在人的心灵深处。幸福管理给人一种温馨和亲近,犹如给品牌加了“人情味”,使员工对企业这个家有信任感、有忠诚度、有依赖感。
当代企业的实践证明,员工的现代化不容忽视。考察全球企业发展的历史进程可以发现,员工的现代化与企业的发展之间往往呈现一种不平衡性,最常见的是“人的建设”滞后于“物的建设”。经验教训表明,企业过多的追求“物的建设”会带来巨大的危害与隐患。幸福企业是能够满足客户及员工幸福感的企业。幸福管理的本质就是创造爱的环境,让员工和管理者爱自己、爱家庭、爱单位、爱社会,只有人的心灵充满爱,人的行为才会表现出对他人的关心、处理事情的责任心、工作的激情、解决问题的耐心和恒心。
幸福管理就是从员工的心理需要和个性优势出发,为员工提供有挑战性并兼顾愉悦性的工作,从而营造出和谐的团队氛围,使员工对企业有一种归属感并能实现自我的人生价值。管人就是管心,如何认识人的本质和本性,把握人性的特点,关注人的各种需求,做好人心的养育,是现代企业管理中的重要问题,也是幸福管理的根本。所以,我们应以幸福管理为基础,正确分析认识员工的本质与需求,发扬人的创新意识、独立意识和批判意识,在幸福管理的过程中尊重人的地位,高扬人的主体性,实现人的现代化。
幸福管理的方式:让员工得到合理使用和良好激励
企业的幸福力是一个包含多个要素的全方位立体体系,它作为企业的一种核心竞争力,致力于企业员工生活和企业整体境况的改善,最终达到整个企业的和谐幸福。人是企业的根本,所以,幸福文化价值观的核心内容是让员工追求幸福、传递幸福、分享幸福。其内涵是从员工的幸福出发开展文化活动。用幸福凝聚力量,促进人们相互沟通、相互理解,齐心协力完成发展企业的历史使命。
工作幸福感是个体在工作过程中的一种积极的心理体验,是比较稳定的自我主观感受,同时也表现为一种价值感,它从深层次体现个体通过工作实现自我价值的追求。幸福感是衡量员工心理健康的重要指标。幸福管理就是通过以人为本的理论,以人作为尺度和中心,从人的价值观念、能力水平、职业道德、精神状态中,寻找打开员工心灵之锁的钥匙,启动员工的思想创造和精神力量。关键是保障适合的员工在适合的时间,从事适合的工作,提高员工在工作中的幸福指数和生活幸福指数。把过去被动、强制、刚性的机械管理方式转化为自觉、能动、柔性的幸福管理方式。用服务手段解决70%的问题,用管理手段解决20%的问题,用执法手段解决10%的问题,改变以罚为主、以堵为主的方式。
美国哈佛大学一项研究显示,人的开发效益在缺乏合理使用和有效激励时,只能发挥20%~30%,而在科学合理的使用和良好的激励下,将发挥到80%~90%。由此,人是管理之本,让每一位员工有尊严地工作在“平等、尊重、快乐、幸福”的环境,是每一个企业应尽的职责。不断提高员工的幸福指数,全心全意依靠员工办企业,充分调动和发挥广大员工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中国有句古语:人心齐,泰山移。而要办好一个企业,重要的是幸福感的养成教育,即培育智力、依靠人力、养育心力。幸福管理合心合力干事业,是企业管理者所期,是员工众望所盼。
一个企业,只有当幸福管理体现出比物质和资本更大的力量,才能造就更大的发展空间;只有企业发展体现出员工的幸福品格,才能进入更高的发展阶段,才能更好地提升幸福自信,实现幸福自强,从而抵达幸福强企的美好明天。
来源:中国冶金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