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列表 发布新帖
查看: 684|回复: 6

维修工:换掉的是梦想,修出来的是理想

发表于 2013-7-22 17:06:46 | 查看全部 |阅读模式

马上注册!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注册

×
           维修工:换掉的是梦想,修出来的是理想

    接连两周来,“班组天地”聊天室非常活跃,针对全国维修行业占职工总人数1/4的维修工即将逐渐沦为“换件工”,将导致维修工学技术没有兴趣,班组维修材料与日剧增的现状进行大讨论,为维修工未来发展指明方向。
  全国各行各业维修工聚集网络,针对工作自身存在的问题,需要解决的难题,在展开大讨论,他们都提及到一个让维修工们不容忽视的问题,“换”比“修”更省事,“换”掉的是未来成长、成才、成功的梦。
  同样,在重庆能源集团石壕煤矿50多个维修班中引起了一场不大不小的争论。维修工都一致认为,当“换件工”只要不“被换件”而误导,在“换”的过程中做好设备的前期保养,把换下来的配件重新整理,再利用,同时,找到故障的出处,当这样的“换件工”还是有出息的。
  “‘换件工’与‘被换件’这是两个不同的含义。”李师傅的说法不无道理,但在班组员工中引起新的争议。维修工们你一句,我一句说开了,都表达了同样的观点,工作中只要不把“被换件”当成主动意识去落实,“换件工”在“换”与“修”的过程中找到平衡点,能“修”的坚决修复使用,不能“修”的要找到问题采取换,这两者都兼得,岗位学技术,提素质,降成本,增效益,塑形象,未来的梦就不会被“换件工”所干扰。
  煤矿班组维修工谈论不当“换件工”的话题,同样在重庆市一手机维修点,矿工正在询问手机发生故障的问题,销售人员把顾客带到维修部,年轻的维修工东瞧瞧,西敲敲之后,说:“你这个——手机是摄像头坏了,换要300元,修是修不好的。”维修工的此番话语,激怒了从边远矿区到市中区修理手机的重庆能源集团松藻公司的矿工,“修都没修,就说‘换’,这技术也太管钱了吧!
  随后,矿工(维修工)廖正勇并没有直接点穿这种维修方法是错误的,反倒一五一十地解释起来,“师傅,你到‘中国企业员工互动平台’网上去看看,当维修工不是一‘换’了之这么简单,你换掉的是资源浪费,修都没有就说摄像头坏了,假如是软件出了错误,就有坑人之嫌。

  听着矿工廖师傅对维修行业存在问题的一番解释,正在修理手机的几名师傅感觉此人来头不小,凑近柜台边,仔细听着廖师傅对维修工当了“换件工”有几大危害,一是对顾客的不诚信;二是只换不修是学不到技术的;三是电子原件本身存在有害物资,换下来的配件,随地一扔,造成环境污染,谁来负责
……
  矿工廖师傅的讲解很幽默,手机维修师傅们感觉到其中有“内容”,“师傅,你是高手,今后有关于维修的技术,我要向您请教哦!

  矿工廖师傅因为修理手机摄像头,遭遇“换”的买卖,但他并没有因此而怒击对方,却用煤矿要当好一名懂技术,讲诚信的维修工的观念,说服了对方:如果继续做“换件工”,一意孤行采取一“换”了之,简单的劳作永远实现不了人生的梦想。(王丽)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3-7-22 20:42:31 | 查看全部
请您按主持词或文字稿分类哈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3-7-23 17:58:10 | 查看全部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3-7-24 12:27:21 | 查看全部
维修工无处不在,坑蒙拐骗的也多。尤其是家电维修行业。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3-7-24 12:32:20 | 查看全部
“85后”家电维修工几乎绝迹

——业内人士解析维修行业技术传承后继乏人的原因
日期:2011-07-06 作者:姜燕 来源:新民晚报



由于收入少、工作压力大,许多年轻人不肯从事家电维修工作  周馨                    
 
      本报记者  姜燕
   
    家用电器坏了,当然要找维修人员上门,可他们能修好吗?说起修家电这回事,很多人都提起这块难解的“心病”。
   
    家电维修行业还有会给家电“看病”、让人放心的师傅吗?上海电子产品维修服务协会有关人士透露,这样的师傅在业内已属“宝贝”级,只剩10%不到,且维修行业技术传承后继乏人,“80后”已非常少见,“85后”几乎绝迹,全市家电维修人员持证上岗率更是低于20%。业内人士表示,家电维修人员储备匮乏的背后,反映出家电维修行业中的深层次矛盾。
   
年轻人大都不愿搞维修
   
    “目前,上海家电维修行业是上世纪六七十年代出生的人在担当主力,‘80后’的人非常少,‘85后’的年轻人在行业内几乎绝迹。”上海电子产品维修服务协会执行秘书长黄建平说。
   
    灵石路上一家家电维修公司经理郁琴告诉记者,她公司里有12名维修人员。一个51岁老师傅,也是唯一的上海籍技师;3个“80后”,其余都是35-40岁的。她也尝试过去上海一些电子方面的职业学校招毕业生来实习,但最后没有一个留下来的。
   
    “上海小孩吃不了苦。”她说,做品牌家电维修,服务规范严格,动不动就要扣钱,初入社会的年轻人承受不了这么大的压力。而且品牌公司对用户满意度有考核,维修人员上门服务,如果用户不满意,不仅要面对用户的抱怨甚至辱骂,回来要被公司批评,最后还要受到品牌公司的处罚,“80后”的上海小孩大都是独生子,受不了这样的委屈。
   
    最后,她去河南一家职校招了一批学生,招了7个人,几年后还剩3个。这已经算不错的了,她说,当时一起被招来上海、进入其他几家家电维修公司工作的学生,现在已经全部跑光了。
   
收费标准还是2002年的
   
    招人难,是家电维修企业最头痛的事,因为一线维修人员收入低、工作苦,没人愿意来。黄建平说,维修人员的工资构成通常是基本工资,也就是上海最低工资,加上维修费用提成。
   
    但维修收费的标准执行的还是2002年上海家用电器行业协会、上海交电家电商业行业协会和上海电子产品维修服务协会3家共同制订的。
   
    “当年上海最低工资保障是535元,现在已经达到1280元,最低工资翻了一番,收费标准却没动过。”黄建平说,保修期内维修费用基本是归工人所有,修一台机器能拿25元、30元;保修期外的上门费和检修费工人和企业四六开,换零件的材料费工人不提成,这样的大热天,工人跑一趟修台机器,最多拿个几十元钱。
   
    黄建平透露,今年年初,3家协会曾经向政府有关部门咨询过将上门服务费由20元提高到40元,但得到的回答是否定的。
   
维修服务行业地位较低
   
    正规维修企业维修人员收入低,与家电维修服务行业在整个家电消费链条中的地位有很大关系。黄建平介绍,在生产、销售和服务整个家电消费链条中,服务行业处于最弱势。这种弱势地位,造成生产厂商和服务商之间的微妙关系。因为社会上的中小服务商较多,生产厂商只能选择其中三五家作为指定服务商,大家争相成为它的服务商,厂商就会压低费用,以至于压到谁都没办法做的地步。如厂商给出的一台彩电的维修结算价是25元,而服务商派一名维修工上门一次的成本,每台次没有50元根本做不下来。长此以往,导致很多正规企业做不下去。
   
    郁琴告诉记者,她做家电维修做了十几年,和她一起做家电的几家企业,都曾经是上海知名的维修企业,现在很多老板因公司赢利低、付出大,已经转手他人。
   
无证商户不断挤占市场
   
    正规企业的萎缩,让出一块市场空白,给无证维修商户的“黑网点”带来可乘之机。
   
    “黑网点”之所以能立足,全在于不守行业规范,任意宰客,如给空调加一次氟利昂,正规企业按规定收150元,“黑网点”敢要价680元。
   
    现在,无证商户已将一些正规维修企业挤得没有生存空间,连门面都租不起,只能去租社区里的房子,相反,这些无证商户的“能量”在不断蔓延。郁琴说,拨打114声讯电话或者上网搜索维修公司和电话,排在前面的都是这些无证商户,正规企业反倒排名靠后。
   
上海籍维修人员很匮乏
   
    无证商户横行,让很多正规企业的维修人员眼红并离开原企业单干,于是一些人对是否持证上岗“无所谓”。黄建平介绍,目前全市整个行业的持证上岗率不足20%。
   
    “上岗证的基础是劳动部门颁发的职业资格证书,想拿到资格证书,必须经过60个小时的培训,考试合格后,才能拿到这个证。有了这张证,才能拿上岗证,才能为消费者服务。”黄建平说,叫维修人员自己掏钱参加培训,他会考虑,不出这笔钱,不拿证,我能干活吗?现状是没证也能干活,他们当然不愿出这个钱。而让企业经营者出钱,也不现实,整个行业每年的人员流动率高达30%以上,有些企业一年走掉一半,企业经营者抱怨说企业变成培训机构了。
   
    此外,上海籍维修人员匮乏,将是这个行业最大的隐患。以外地来沪人员为主力,一旦这些人因上海城市生活成本太高,行业越来越不景气,大批撤退时,行业运转的链条将面临断裂的困境。
   
    “不乐观地说,5年之后,上海维修家电的人很有可能就没了。”黄建平说。
   
【焦点链接】  两个维修工的酸甜苦辣  后悔当年花钱学家电维修
   
    今年28岁的何俊科,是上海为数不多的年轻的家电维修高级技师。这个老家在河南许昌的小伙子2003年从河南一所职校毕业,来到上海入了家电维修这一行。2005年,他自己花3000元,参加上海家电行业协会的培训,考出一张高级技师证,这是他现在最后悔的一件事。
   
    “越做越没意思,那些没培训过、没证在做这个行当的,也混得不错。”何俊科愤愤不平地说。而且,当年一起来上海的二十几个同班同学,只有几个还留在家电维修行业,其他都改行了。
   
    做家电维修,人累、钱少,还得到处看人脸色。何俊科说,业务越来越少,这几天他在公司里,一天最多接两个单子,有时一个也接不到。“再碰到客户不肯付钱的,就是白跑一趟,一个月白跑的时候不在少数。”何俊科说,做品牌维修的,维修后客户如果投诉,也是白做。
   
    何俊科一个月的工资约3000元,每个月付房租、饭费和通讯等基本生活费用至少1000元,日子过得紧巴巴。他还得省点钱,寄给在老家务农的妻子和两岁半的孩子。
   
    钱少是一方面,更让人难以忍受的是“很烦”,整天面对客户的牢骚和冷脸、品牌公司严格到苛刻的服务规范的压力,“做不下去了”。
   
    他想回老家,或者改行,这个想法两三年前就有了,由于门道少,人也老实,现在还找不到好时机,只能先苦撑着。
   
“这个行业越来越不灵了”
   
    范文义今年51岁,是一家家电维修公司里的两个“唯一”:唯一一个做了20年家维修的“资深”高级技师;唯一一个上海籍技师。
   
    说起家电维修业,范文义一点精神也提不起来,第一句话就是“一年不如一年”。他说,现在电视机更新快,很多人家里的电视机用的时间长了,出点小毛病索性直接换新的了,所以公司里接的单子越来越少。他说,前两天修了一台29英寸的电视机,按上海市家电维修行业协会订的收费标准,一共收了180元,其中上门费30元,修理费100元,材料费50元。上门费和修理费加起来他和公司四六分成,拿52元。老范回忆,七八年前,高级技师每个月的收入至少有1万元,现在也就是3000元,比一两年前也少了一半。他只能在公司之外,找了两家公司挂靠,再找点别的事情做,增加点收入。
   
    还有,行业内越来越乱,不正规的维修点太多,手段太滥,正规军根本没法和他们竞争。“上门费不收,免费检测,用这两个幌子先把客户骗到手。到了客户家里,开口就要换部件,价格开得老高,客户认可就修,不认可就硬讨检修费。”
   
    “这个行业越来越不灵了。”老范叹了口气说,他年纪大了,转行不现实,就先这么混着吧。
   
【焦点关注】  如何改善家电维修业的现状?
   
    维修服务是整个家电产业链中不可或缺的最后一道环节,用什么办法能改善家电维修业的现状?上海电子产品维修服务协会执行秘书长黄建平建议:
   
    ●请政府伸出援手,支持家电服务行业的培训。是否可以考虑由政府出资培训年轻人、尤其是上海籍的年轻人,到职校、技校和中专找愿意做这一行的学生。因为这些年轻人还没有意识到做这一行的必要性和可能性,也不愿意自己出钱来培训,政府可否把他们组织起来培训,作为家电维修行业的储备力量。此外,对在岗的家电维修人员也加以培训。毕竟对市民而言,这个行业是不可或缺的。
   
    ●协助调整生产厂商和售后服务商关系,政府、行业协会和企业等几方面的力量共同作用,将产服关系调整到相对合理的状态,而不是现在生产厂商对服务商单方面提出苛刻的要求。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3-7-24 20:06:00 | 查看全部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3-7-25 09:09:15 | 查看全部
前来支持和学习!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关注公众号
QQ会员群

Copyright © 2021-2025 中企互动平台 版权所有 All Rights Reserved.

相关侵权、举报、投诉及建议等,请发 E-mail:bztdxxl@vip.sina.com

Powered by Discuz! X3.5|京ICP备10020731号-1|京公网安备 11010102001080号

关灯 在本版发帖
扫一扫添加管理员微信
返回顶部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