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上注册!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注册
×
近日,由深圳市市场监管局主办的一场有关企业社会责任建设的培训被民营企业追捧。前来参加培训的企业代表们在讨论尊重法治、尊重员工、尊重环境、提升道德、参与慈善等企业责任的同时,对“预防腐败”这一企业社会责任产生了强烈共鸣。在龙岗经营着一家中等规模工厂的罗女士表示,“在采购和销售环节如果出现员工暗箱操作,企业将面临重大损失。这种亏我不是没有吃过。所以民营企业现在也迫切需要防治内部腐败。”
公权领域的腐败要治理,非公领域的腐败也要治理。正因如此,深圳在提出建设廉洁城市之初,就明确把社会领域反腐倡廉建设作为“六大建设”的一项重要内容。在这一指导思想下,各级党政机关、行业协会和企业齐抓共管,在社会领域尤其是非公经济领域走出了一条具有深圳特色的防治腐败之路。
深圳防治非公经济腐败尤显必要
“有很长一段时间,非公经济领域的腐败问题被认为是‘家务事’,企业间交易,一个愿打,一个愿挨,只是个成本问题。但事实证明,腐败的种子一旦埋下,将来受到伤害最大的是企业本身。而另一方面,如果贿赂成风,一些公职人员被牵涉,那么必将影响社会的公平,造成的危害也将更大。”市纪委有关负责人向记者表示,非公经济领域反腐在深圳尤其重要,是由腐败造成的恶劣后果和深圳经济构成特点共同决定的。
作为改革开放的前沿城市,深圳非公经济组织数量多,涉及领域广,在经济社会发展各方面的地位和作用日益重要。截至2012年底,全市共有民营企业43万家,占全市企业总数的90%。全市民营企业的注册资本16367亿,占全市企业的87%;民营经济实现增加值4959.36亿元,约占全市生产总值的38.3%。民营经济早已成为深圳经济增长中的主体。
更为特殊的是,深圳高新技术产业逾六成产值由民营企业创造,近九成的研发力量、科研成果、发明专利也来源于民营企业。“一旦这些企业出现内部腐败,则会面临巨大的风险。因此,我们高度关注企业生存的内外环境,既要从宏观上创造廉洁城市的大环境,也要从微观上为企业提供管理指导,消灭内部腐败发生的可能性。”市纪委有关负责人说。
把防治腐败融入企业经营发展之中
“我既是商圈内一家企业的财务总监,也是商圈联合党委成员,现在还是商圈联合纪委的书记。别看我身兼数职,但这其中是有密切关联的。”南山区深圳湾大街商圈联合纪委书记汪椿俊对记者说,作为企业管理者,他深知企业经营的规律,从他的角度来开展廉洁从业教育和防治腐败工作,更显得有的放矢。
把防治腐败工作融入企业经营发展中,是我市开展这项工作的原则之一。早在2003年机构改革设立市委民营工作委员会时,就专门建立了民营纪工委,2009年更名为市委两新组织纪工委后,更把非公经济组织作为纪检工作的“试验田”,注重结合企业实际经营需要,建立各项防腐治腐政策。
记者在采访中了解到,我市目前已建立完善了商会与公安机关的直接联系制度,通过召开联席会议、建立信息快捷通道、举行专项活动等方式,帮助民企建立经济犯罪防控预警机制。此外,我市还在逐步完善民企与海关、银行的直接联系制度,在为民企提供便捷服务的同时,加强双向监督,预防政企、银企间的不当交易。
另一方面,非公经济领域防治腐败还注重融入企业管理与企业风险防控之中,政府有关部门送经上门,帮助企业完善管理,做好内控。“深圳创业企业多,管理者能管好10个人,管不好100个人的例子不少。为此,我们计划将预防腐败的触角深入到每一个有需要的企业。”市预防腐败局负责人告诉记者,通过与有完善的公司治理机制和全面内控制度的大企业合作,他们编撰了一套有普遍适用意义的企业预防腐败制度,“去年10月市预防腐败局挂牌以来,越来越多的中小企业主动寻求政府部门的帮助,通过加强内部管理与规章制度建设,达到防治企业内部腐败的目的。”
营造廉洁从业健康发展企业文化
在华为公司,每个新员工入职后都会收到一本《华为员工商业行为准则》,里面对企业自身经营方式自律、员工从业行为自律及与国家机关工作往来中行为自律等“三自律”做出了严格规定。与之对应的,每名员工都有一套属于自己的诚信档案,任何失信或其他污点记录都将导致其在升迁时被一票否决。正如华为人自己所言,公司发展不仅要靠“狼”文化,更要靠“诚”文化。
“华为的经验证明,企业的健康快速发展离不开严格的公司治理和廉洁的企业文化。深圳建设廉洁城市与企业创建廉洁文化相辅相成,互为促进。非公经济领域尤其要强化这种意识。”市预防腐败局有关负责人这样总结。
自2005年起,我市就在非公经济组织中开展各种形式的廉政文化活动,引导企业诚信经营,廉洁从业,产生了广泛影响。市两新组织纪工委去年还组织10余家行业协会签订“加强廉洁从业工作责任书”,推动25家行业协会成立廉政建设委员会,有关行会还结合“三打两建”工作在广大企业中开展“不售假、不偷税”、“不送礼、促廉洁”等活动,进一步丰富了廉洁文化建设的形式和内涵。
深圳提出建设廉洁城市的目标以来,随着法规的完善和宣传的深入,越来越多非公经济企业主、社会组织负责人认识到防治腐败的重要性。“他们与纪检监察部门合作也更加主动。深圳的非公领域防治腐败工作已经呈现出互动双赢的局面。”市纪委有关负责人表示。
加强行业自律 实现廉洁从业
深圳市积极发挥行业协会在反腐倡廉建设中的作用
2009年到2010年,深圳削减出的69项政府工作事项向社会组织进行了转移委托;2011年到2012年,74项可转移和可购买服务的政府工作事项完成向社会组织转移和购买服务。
随着政府行政管理体制改革不断深入,部分原来由政府负责的社会管理事项,逐渐被转移给社会组织主要是行业协会。在此情况下,深圳的行业协会迅速发展壮大,截至目前已达350家,越来越成为社会管理和反腐倡廉建设不可或缺的力量。
深圳市委两新组织纪工委紧紧抓住行会这个龙头,通过签订廉洁从业责任书、建立廉洁建设委员会、以党建促协会建设等方式,不断强化行业协会在反腐倡廉建设中的作用。
签订责任书强化廉洁从业意识
“行业协会具有制定并执行行规行约和各类标准,协调本行业企业之间的经营行为的职能,许多行业协会对从业企业具有巨大的影响力。所以要实现非公企业的廉洁诚信从业,行业协会是一个重要抓手。”深圳市委两新组织工委副书记、纪工委书记王荫琦说。
“廉洁诚信建设的难点主要还是在中小企业缺乏自律,而通过行业协会专业化的管理可以规范约束每个企业的个体行为,因此,在廉洁诚信建设过程中,一定要充分发挥行业协会等社会组织的作用。”侯克鹏担任深圳家具行业协会秘书长多年,他的观点与王荫琦不谋而合。
正是出于这样的考量,近年来,深圳大力推动行业协会签订廉洁从业责任书,通过采取与一批有影响力的行业协会签订廉洁从业责任书的办法,以协议的形式,明确了行业协会在非公有制企业廉洁从业工作中责任主体和实施主体的地位和作用。
去年初,深圳市个体劳动者协会等10家有影响力的行业协会签订了《加强廉洁从业责任书》。《责任书》明确了行业协会党组织负责人是协会廉洁从业工作的第一责任人,界定了行业协会在加强行业自律、诚信建设、廉洁风险防控管理、廉洁从业教育、协会自身建设等方面的责任。5月,《责任书》签订范围扩大至30家行业协会和20家行业协会党组织,越来越多的行业协会正参与到非公领域防治腐败工作当中。
成立廉洁建设委员会完善行业自律机制
2011年8月5日,深圳市家具行业廉洁建设委员会成立。侯克鹏认为,委员会的建立进一步加大了协会推进廉洁诚信建设的力度。
侯克鹏介绍说:“委员会从廉洁从业指引和制度规范上下功夫,建立了行业廉洁诚信系统和从业人员廉洁档案,健全廉洁、诚信等级评价机制,定期公布企业廉洁信用评级,对不诚信、不廉洁、不合法企业施行‘黑名单’公布制度和淘汰机制。”
廉洁诚信建设有效爱护了深圳家具的品牌,“深圳制造”的价值正日益体现,在出口量下降的情况下,近年来深圳家具内销量持续增长,年平均增长超过25%,年销售额达1200亿元。
深圳家具协会只是深圳25家建立廉洁建设委员会的行业协会之一。“加强反腐倡廉建设要充分利用好行业由内而外的自律机能,我们在行业协会内设立行业廉洁建设委员会,其主要目的就是要推动行业内的自律监督。”王荫琦说。
记者了解到,廉洁建设委员会以所在协会为依托,委员会委员由行业内党组织负责人,以及市(区)人大代表、政协委员和行业内廉洁正派、有威信、有代表性的人士组成。委员会的作用包括:制定行业商业道德规范等行业公约,完善和落实行业行为规范、服务标准和反腐承诺;制止垄断市场经营行为;制止出具虚假财务报告、评估报告等造假行为;自觉纠正行业不正之风,树立良好的行业形象和声誉。
加强党组织建设发挥示范带头作用
去年11月21日,深圳市律师协会党委书记张丽杰和律师协会会长张勇分别代表律师协会党委和律师协会共同签署了《关于加强和完善律协党委和律师协会工作机制的若干意见》(下简称《意见》)。
“由于许多行业协会在当初章程制定时没有详细规定党组织在协会的地位和作用,导致党组织与协会有时不知怎么配合、角色定位不明确,《意见》为党委与协会的工作互动形成了制度性安排。”王荫琦说,而且在廉洁建设上,形成了行业监管与党内监督相配合、以组织建设促行业自律的机制。
王荫琦说,“《意见》对党员律师廉洁从业的要求更高、监督更严”。党委、纪委与协会纪律与惩戒委员会建立长期的信息沟通机制,及时掌握律师事务所和律师被投诉情况和违法违纪行为的惩处情况,对相关律师事务所党支部和党员律师给予党内处分。“这也倒逼律师党员发挥模范带头作用,从而带动整个律师行业廉洁从业”。此外,《意见》还进一步整合了纪委、协会纪律与惩戒委员会和行业廉洁建设委员会三方力量,形成交叉协同工作机制,从而为深圳市律师行业树立廉洁自律、诚信执业打下了基础。
王荫琦透露,这一模式今后将逐步在全市社会组织中推行,进一步强化党组织在社会组织特别是行业协会廉洁从业建设中的作用。
围绕服务企业发展 开展非公领域防腐
根据目前披露一些腐败案件来看,非公经济组织的腐败,大体可分为两类:一是非公有制经济组织负责人的腐败行为,比如贿赂、欺诈等,这种腐败直接损害的是社会经济秩序和社会管理秩序;二是非公有制经济组织内部其他人员的腐败行为,比如拿回扣、贪污等,直接损害的是经济组织和投资者的利益。这两种损害一旦产生,都会产生较大影响。因此,防治非公经济领域腐败刻不容缓。
如何防治?
首先,要建立健全非公经济领域防治腐败工作机制。利用非公领域党建平台,将非公有制经济组织防治腐败工作纳入反腐败惩防体系整体格局中。加强政府主管部门的监管,探索建立分类管理制度,指导、督促非公经济组织健全自律机制,促进廉洁、诚信,规范经营。
其次,要帮助非公有制经济组织解决自身发展瓶颈问题,紧紧围绕促进企业健康发展这一核心,加快推进政企分开、政资分开、政事分开、政府与市场中介组织分开,减少政府对微观经济运行的干预,减少权力寻租机会。
第三,要充分发挥商会、行业协会等社会组织在防治腐败中的作用。有关部门应尽快研究制定社会组织预防腐败制度,充分发挥各类商会、各行业协会及社会团体的作用,构建法制健全、规范有序、分类指导、监督有力的社会组织管理体系,畅通社会组织举报和投诉渠道。
第四,要持续推进社会诚信建设。促进企业依法诚信经营,消除企业在市场经营和竞争中的不合法、不诚信、不正当行为。同时严肃查办商业贿赂案件,坚决打击破坏经济秩序的企业和个人,加大对行贿行为的刑事处罚、经济处罚力度。
来源:深圳特区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