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上注册!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注册
×
效益风帆力飞扬
2013年是公司的效益提升年,国际形势的不利局面依然制约着有色行业的发展前景,豫光金铅集团股份公司精炼厂也再一次遭遇了粗铅供应不足的实际困境。现实面前,该厂果断地提出了“做细内部挖潜,驱动效益链条”的工作思路,以精细化管理为基点,加大过程管理,确保指标最优化,并深挖一切创效点来驱动效益链条,使效益风帆再一次得力飞扬!
例会制度搭平台 梳理管理促发展
“产量上的不足已成定势,我们今年的指标比去年又降低了,如何在此基础上实现创效,这就要求在座的每一位管理人员都要认真思考,不但要思考,还得有行动,去落实。”在2013年元月份的综合例会上,厂长翟居付中肯地谈到了这样的问题。近几年来,坚持月度综合例会制度成了该厂的一大亮点。与其说是综合例会,其实就是“通气会”“分析会”“总结会”。会议上,厂里的生产形势、各工段的生产情况、工作中存在的问题等等都会逐一通报,然后分析原因,总结不足,寻找差距,从而改变工作思路,是推进工作开展的一个重要平台。
2013年开始,精炼厂积极响应公司精神的号召,将综合例会的参加群体扩大到班组长。班组长作为基层管理的兵头将尾,通过参加会议,不仅增强了归属感,更进一步可以了解厂里的生产形势和有关公司的精神,从而为今后的基层工作指引方向。意义最大的一点就是在会议上,各工段上个月的生产综合得分情况将会一一通告,得分的高低和工资挂钩,各工段之间无形中会形成比、赶、超的竞争氛围,工段管理人员会自我加压,增强斗志,不断改变工作方式,缩短与其他工段之间的差距,众心所向,形成合力,从而推动全厂各项工作的更好开展。
此外,该厂坚持周一例检制度,每逢周一,由主管厂长、生产科相关人员、各工段工段长组成的检查小组到各个车间进行检查。检查结束后,及时召开生产例会。会议上,将所检查的内容进行通报,安换现场、设备管理、工艺指标、所涉及的内容面面俱到。检查的问题越多,改进的重点就越明显,周而复始,各种细节管理就会逐步规范化,为良性生产增设了顺利的屏障。
内部管理求精细 创效工作结硕果
目标可以说是工作的主要导向,在产量不足的情况下,唯有在指标控制上做文章,才有可能实现创效。一旦确立了工作目标,理清了工作思路,付诸行动,逐一落实就成了关键。
2012年,精炼厂的天然气消耗计划指标为25.3m3/tpb,2013年的天然气消耗计划指标为21m3/tpb,指标下降的幅度非常大。完成计划指标就面对着很大的困难和压力,何况还要在天然气指标上创造效益?现实面前,该厂调动一切积极因素,致力于天然气指标控制。首先及时做好采样、化样工作,避免中间占用量。并灵活地升降电流,采用单班生产和单锅生产的生产模式,提高作业率,降低天然气空耗。其次利用粗铅供应不足的间隙,积极完成了二、三、四车间除铜工序的天然气节能改造工作。改造后,各车间安排专人对改造效果进行跟踪,发现问题及时汇总,目前都达到了一定程度的节能效果。同时还加强了操作人员的培训和细节管理,要求晚班天然气工在生产结束后,依次关停相应的熔铅炉天然气,杜绝空耗现象。第三将天然气指标与管理人员及员工的工资挂钩,形成人人头上有指标,增强他们的责任感。通过努力,上半年,完成天然气20.05m3/tpb,创效26万余元。在错峰用电方面,该厂通过适时调整生产模式,将四个电解工段根据粗铅供应情况合理安排生产。要求各工段的收尘设施要根据生产情况及时调频压负荷,升降整流器电流时要配合谷峰时间段等措施,上半年共创效余6.72万元。
在综合回收方面,该厂通过严格控制进场物料质量、做好渣铅分离、加强阳极泥洗涤管理、细化各工序工艺标准等措施,使铅直收率完成90.43%,创效70余万元。在去年实验的基础上,对锡回收过程中除铜方法及温度、辅料的选择及配比、造渣方式、造渣温度、搅拌时间及强度等工艺条件一一进行摸索探讨。经过多次试验后,现已掌握并确定了对粗铅中锡进行回收的工艺条件,对通过努力,从高锡粗铅中回收锡渣8吨(品位达到35%—45%),创效50余万元。
创效基点细挖潜 效益链条得延伸
效益无处不在,只要肯挖潜能产生效益。该厂除了做好一些较大项目的创效工作外,又不惜余力挖潜各种效益点,也取得了小小的成绩。
在成本控制方面,该厂通过指标分解、计划领用、指标对比、跟踪检查和坚持召开月度成本分析会等措施,上半年,共节约成本费用14万元。此外,还将除铜渣中的铅鼻回收,返回熔炼系统反复使用,共回收铅鼻30余吨,为公司创效近10万元。同时,为了进一步促进环保升级,该厂对收尘系统进行改进,相继完成二、三车间除铜收尘系统以及成品一、三车间的湿法塔改造工作,在原有的收尘系统上增加了二次水沫除尘,有效改善了车间环境。同时又先后完成了除铜铸片锅罩和始极片锅罩的改造工作,收尘效果得到了进一步改善,也取得了不可估量的环保效益。
“临渊羡鱼,不如退而结网”,该厂在危难关头,勇搏激流,从实际出发,在内部管理上细作文章,使效益的风帆得力飞扬,所付出的努力是不可言喻的。上半年,不仅出色地完成了创效工作,而且人均创效额位居股份公司前列。相信该厂在下半的工作中,依旧会未雨绸缪,自我加压,苦练内功,在创效的道路上勇往直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