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马上注册!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注册
×
一个平均年龄48岁的6人维修班组,负责了全矿23种型号的托辊,3种型号的接线盒、按钮,2种型号的语音信号、电铃以及三通的维修和电缆挂钩的加工。班组人员技能参差不齐,年龄结构参差不齐,有男也有女,但每一次工作,他们都能出色的完成。
【跟帖1142期】将每个人的能力发挥到极致
“要想班组能生存,就要将每个人的能力发挥到极致。”7月23日,当笔者在重庆能源集团松藻煤矿五小件班听到班长明光平说这话时,着实大吃了一惊。笔者不仅叹服于他与众不同的思维方式,更是惊叹于他是如何将这个平均年龄48岁的班组管理得如此“生龙活虎”。
五小件班车间由两间房屋组成,一间为加工车间,一间为成品间,两间房屋均位于松藻河边的一栋老式建筑底楼。走进车间,满眼都是成堆成堆的各式托辊如山般堆砌在成品车间和加工车间里。铁锤的敲击声、电焊的耀眼弧光,让人丝毫看不出,这里竟然会承担起全矿托辊、接线盒、按钮、三通、电铃等五小件的维修加工工作。
“她是我们这里唯一一枝花了,今年也要退休了。”明光平指了指正在用小铁锤敲打着托辊轴承的一名女工告诉笔者。
2004年,松藻煤矿成立了五小件班组。组建之初共四人,两男两女。如今,其中一男一女退休了,就只剩下明光平和即将退休的况玉芳了。班组也发展“壮大”成了6人,说是壮大,其实充其量只能算是多了人。
“来这个班组的,都是遭‘淘汰’下来的。”今年47岁的明光平自嘲式地笑了笑。他说,这个班组的人,都是些老弱病残。由于工资是计件,但在分配上,他们采取了“大锅饭”的方式进行,其目的就是要让大家都有口饭吃。明光平说,他们负责的加工件价格都不一样。例如,修一个接线盒为8元,一个语音电话为15元,而修一个托辊则按照型号的不同,分为了4元、5元、6元等不同加工价格。但在这些维修件中,语音电话和接线盒最难修,有时候一个班也修不好一台。如果安排一些技术差的去从事一些难度较高的工作,班组里就会出现有人吃不起饭的窘境。
“不管哪个做了多少,大家都平均分配当天的计件工资。”员工罗昭荣告诉笔者,按说,今天自己改装焊接了47个挂钩,按照4元一个计算,他今天就找了188元。但如果这样算,他也许今天吃了饱饭,明天就可能饿肚子。因为电缆挂钩不是天天都要加工的。
“技术好的就负责维修语音电话和接线盒,其他能力差点的,就见到啥子修啥子!”一旁的况玉芳说。
对于班组搞的“大锅饭”,员工秦德龙和王克平说,班组每个人都是举双手赞成的,而这种制度已执行了多年,大家在不分彼此的同时,比起其他班组来,仿佛更多了一份难以表述的亲情。这种亲情,也让大家在工作中,总能将自己的能力发挥到极致,以至于,大家在工作时,不论班长还是组员,总是能主动去干,而不再需要哪个安排。因为,在他们心中,班组就是一个大家庭,只有家富了,自己才能富。(何荣珍)
图为:班长明光平正在将井下运出来的托辊进行清理分类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