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列表 发布新帖
查看: 1689|回复: 3

沙场点兵看变化——同煤集团马脊梁矿2008年度员工技术比武印象记

发表于 2008-10-13 21:24:59 | 查看全部 |阅读模式

马上注册!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注册

×
         历时半年,33个工种,一千人次参与的同煤集团马脊梁矿员工技术比武,于9月25日完美谢幕。在颁奖现场,该矿党政当众授予技术能手18名、技术标兵36名,并对各工种个人前三名给予1000元、800元、600元的奖励。
          技术比武中,员工精湛的技艺、努力拼搏的精神、紧张激烈的竞赛场景等等,无不使人回味。同时展现出可喜变化也给笔者留下深刻印象。
         员工参与比赛积极性显著。今年4月技术比武赛程公布后,员工们就在第一时间纷纷争相踊跃报名参与,仅几天时间就有千名员工报名。其中有以往的“前辈高手”,也有首次参赛的“小字辈”。“学好技术多挣钱”已成为员工们学习技术的动力所在。近年来,该矿坚持科技兴企、人才强企落实可持续发展。大幅度提高工程技术人员待遇,科技奖励制度日趋完善。最近颁布的《马脊梁矿成立机电科技攻关小组办法》,“机电组员们”的年奖励额度工资除外就达到6~12万元。从这些因素看来,员工的比武积极性是必然的。
        高素质员工呈现低龄化。长久以来,比武现场常常是“老面孔”、“熟面孔”,比来比去,就那么几个人,输赢也常常风水轮流转。当然也有青工参加了比武,但往往因为技术水平有限败下阵来。对此,该矿采取培训学校与班组拜师相结合,促进高素质员工整体的水平。培训学校以“理论培训——岗位学练——技术比武——升级达标”四位一体的循环培训教育法,提高员工基本技术水平;区队班组内的老师傅带徒——名师选高徒的水平层次递进模式。实现高素质人才的“滚雪球”效应,收到很好的效果。在今年的技术比武获奖选手中,青工的比例占到70%。
理论知识与实践操作对等。竞赛中,水暖工等十多工种采取了理论+实践的考试模式。技术水平高,却没有理论知识,能在比武中取的名次,却教不出好的徒弟。这种现象严重制约着企业技术人才的缺乏。该矿一方面通过举办各种技术学习班,对员工进行理论培训,达到《工人技术等级标准》中应知应会的要求;另一方面组织群众性的岗位操作练兵,聘请技术人员和有一定实践经验的老员工当指导、做示范,帮助员工解决操作上的难题。此次更是以比武竞赛为契机,对适合于理论的工种实行理论与实践结合的比武竞赛,培养既会干又会说的能手,实现经验型向知识型的转变,有力促进了技术人才的推陈出新。
        强强联手变为强弱联合。对于水暖、皮带机检修等讲究配合的工种竞赛,往往是老师傅们配对,获得名次非常容易。此次竞赛采取了老师傅带新手的联合,避免了“获奖专业户”的蝉联,也使竞赛有了看点,更有效显示出竞赛选手的综合实力。同时,对某些竞赛中对需要组装材料数据给予了保密,现场下发图纸。竞赛过程中,可以看到往日那些从容师傅们有些手忙脚乱了,名次取得与配合默契有直接关系。事后,新手普遍反映,“在实战中看到师傅做的示范,对技术的理解更加透彻了。”
       考核评分上安全是第一要素。综采二队仅有4年维修经验的王海军在综采电工比赛中,用时最少,但却没有获奖。主要原因是安全数据不达标,存在失爆隐患。最终,由“零失误”的综采一队的技术尖子蔡胜军夺得第一名。事后,“机电大拿”、比赛裁判王雷雨解释道,“井下员工技术操作讲究规范性、熟练性及安全性,解决问题速度快但不等于好,如果出现细微的隐患也是不合格的,所以说评奖就更谈不上了。”一直以来,该矿始终把牢“安全第一”的思想,在生产经营上坚持不安全、不生产的方针;在安全培训上,抓好安全应知应会培训,把“人人都是通风员”、“人人都是安全员”的理念落实到位。在竞赛中,许多像王海军一样的选手都没有取的名次,可以这样说,他们是在安全上输了。比赛结束后,笔者采访了王海军,“没想到呀,没输在技术上,输在安全上了,不过我服气,下回比赛我可再不犯这样的错误了。”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8-10-13 22:21:27 | 查看全部
可惜技术比武的主题已经报道过了!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8-10-14 10:54:25 | 查看全部
引用第1楼张耀杨于2008-10-13 22:21发表的  :
可惜技术比武的主题已经报道过了!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8-10-15 15:04:41 | 查看全部
写得很不错,学习了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关注公众号
QQ会员群

Copyright © 2021-2025 中企互动平台 版权所有 All Rights Reserved.

相关侵权、举报、投诉及建议等,请发 E-mail:bztdxxl@vip.sina.com

Powered by Discuz! X3.5|京ICP备10020731号-1|京公网安备 11010102001080号

关灯 在本版发帖
扫一扫添加管理员微信
返回顶部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