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上注册!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注册
×
一盏清茶、一盘沉香、一尾古琴,中国古代文人这种闲雅清净的诗意生活,昨天重现在深圳博物馆新馆。昨天上午,当参加“走进博物馆”活动的市民们走进新馆一楼的“松石间意——巴蜀地区典藏古琴精品展”展厅时,悠扬的琴声传来,近百位参与活动的市民专注地凝视着陈列柜里的沧桑古琴,显得格外安静。
在展厅的一角,北宋名画《听风图》中的场景以动画的形式被再现,画中的宋徽宗端坐在松荫之下,凝神抚琴,左右分别端坐着红袍、青袍听众和一名童子,一旁的香炉中沉香袅袅升起。
通过数码科技亲密触摸历史
这种通过数码科技还原历史原貌的展厅布置,目前在国内博物馆中还是首次尝试。深圳博物馆副馆长郭学雷介绍说,2008年12月,历经10年规划筹备,3年的设计和施工的深圳博物馆新馆建成时,硬件设计水准堪称国际优先、国内一流。近年来,新馆对自身的不断突破则更多地体现在越来越灵活多样且富有感染力的策展方式上。
“比如这个展览,古琴的灵魂在于琴声,这次展出的古琴历史价值很高,无法让观众亲手弹奏,面对一张张外形雷同、沉默无声的古琴实物,观众们能感受到古琴的真正韵味吗?我们想了很多办法希望改善这种情况。”
后来博物馆的专家们想到,琴棋书画是古人所强调的修养。对古人来说,古琴不仅仅是一种乐器,更是诗意生活中不可缺少的首要元素。于是,借助数码科技和古典画卷,现代观众仿佛一下子置身于古典文人的诗意生活中,在更真切地理解古琴琴韵的同时,也更深地体味到了中国传统文化之美。
孩子也能找到乐趣
一楼南侧的“世界野生动物标本展”则是孩子们的天堂。5岁的小女孩贾钰萱还叫不上每种动物的名字,却牢牢记住了“北极熊”的名字。原来,在展厅里,一只雪白的北极熊标本高高地站立起来,双眼闪亮有神,扬起前爪仿佛要向人们扑过来。小女孩先是有点害怕,随后就显得兴奋异常。女孩的爸爸贾先生告诉记者,他们已经在深圳住了10年,今天第一次带孩子来博物馆,“我们一直以为博物馆里的历史太厚重,不适合这么小的孩子,没想到今天孩子能在这里看到这么多有趣的东西。”
想不到深圳历史这样厚重
二楼和三楼的古代深圳展、近代深圳展、深圳民俗文化展和深圳改革开放史展览是深圳博物馆新馆的四大常设展览。位于新馆二楼的古代深圳展厅展示了史前到1840年的深圳历史,从新石器时代的猎人到大鹏所城抗击英军的殊死对决,一幅幅巨型铜雕吸引了不少参加活动的小朋友。
一旁的近代深圳展则展示了从1840年到1949年深圳人的百年抗争和社会经济,400多件实物和300多幅图片栩栩如生地再现了这一发展历程;再往前走,深圳民俗文化展馆则展示了以广府和客家民系为主的深圳传统民俗文化的源远流长;三楼是占地3200平方米的深圳改革开放史展览,展示了从1978年到2008年深圳人在改革开放过程中的真实生活场景。
一一看完这些展览之后,市民林先生感慨地说,一直以为深圳是一个没有多少历史文化积淀的城市,现在才知道那是自己的无知误解。他对记者说:“今天知道了深圳还有那么多博物馆,看来以后要多去走走,丰富一下自己的常识。”
来源:深圳晚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