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列表 发布新帖
查看: 685|回复: 0

以和谐为主题创新企业文化

发表于 2013-7-28 14:56:44 | 查看全部 |阅读模式

马上注册!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注册

×
以和谐为主题创新企业文化
关于企业文化建设,这几年似乎成了老生常谈。其实不然,它本身就是个常谈常新的话题。从本质上讲,成功的企业文化建设总是“正在进行时”,将它静止化、固态化,必然陷入形式主义的泥潭。当今,构建和谐社会成为全党全社会的主题,以和谐为主题创新企业文化就成为企业文化建设的当然课题。
和谐是企业文化创新的灵魂
    一个时期以来,在企业文化建设上存在着两种倾向:一是急于求成,二是一劳永逸。这两种倾向都源自思想上的片面性:或者跟潮流、赶时髦,不识企业文化为何物;或者只看到企业文化理念一旦成形以后就应该固定下来的一面,却不识其常变常新、渐进发展、生机勃勃的一面。诚然,建设百年企业必须以优秀企业文化为支撑,相对稳定是其主要特征。假若一天一个口号,一周一个理念,一月一个活动,用搞运动的方法搞企业文化建设,将使人无所适从,恰恰是违反企业文化建设自身规律的没有文化的表现,也是极不成熟的表现。
    以和谐作为企业文化创新的灵魂,则可以避免上述两种倾向。这是因为,其一,和谐既是目标,也是内容。作为目标而言,它是一座灯塔,是万众朝向的追求,是一个国家和民族希冀的栖息地。其二,和谐既是手段,也是过程。以和谐为手段并贯彻于企业文化建设的全过程,既是建设的深层次需要,也是其高层次表现,可以避免左和右的摇摆,也可防止急与缓的失当。其三,和谐是“和”而非“同”。和谐社会、和谐企业的构建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到今天的必然要求,也是三个文明建设阶段性合乎逻辑的必然进程,当然不允许不和谐的音符存在,不允许各行其是、背道而驰,甚至相互抵制、相互侵害,但和谐又的确不是死水一潭的静止状态,而是充满活力的百家争鸣、百花齐放。
用“三和”创新企业文化
    “三和”的本意是天地人和,其境界历来为人们所推崇,今天我们继往开来建设和谐的企业文化,不妨古为今用,赋以新意。
    一是和衷共济。企业文化对企业的发展具有极大的导向和助推作用,企业是最基本的经济组织,和衷共济为企业实现效益最大化而努力,是企业文化建设的首要目标。毛泽东同志曾经非常明确地指出:“思想主人之心,道德范人之行。”长期以来,正是在这一思想的指导下形成了我们共产党人善于做思想政治工作的强大优势。现在,我们将这一优势与创新企业文化建设有机结合起来,使思想教育、道德示范、制度约束、鞭策激励、人文关怀有机地融为一体,必将产生齐心、凝志、聚力的强大作用。只要干群和衷共济,目标一致,众志成城,就没有过不去的难关、攻不下的保垒、攀不上的高峰。
    二是和睦相处。物以类聚,人以群分,古来如此。在社会主义的现代企业制度中,人与人之间虽然不存在根本的利害冲突,共同的发展目标和共同的利益关系成为维系一个群体共处的基础,但这并非就没有矛盾,不会产生分歧乃至分裂。人民内部矛盾总是长期存在的,只要差异存在,需求不同,矛盾就会普遍存在,和睦就会受到考验,搞不好还会激化矛盾。俗话说工作好干,关系难处。共处就会有矛盾,关键在于用爱去化解矛盾,以情去融洽关系,让和谐搂紧所有相处的人群。构建和谐企业与构建和谐社会一样,涉及的是思想道德法治文化,研究的是改善人际关系的行为艺术,它要告诉人们什么是“爱”,什么是“会爱”,怎样用理解、尊重、交流去传达爱、实现爱、巩固爱。和谐的企业文化建设必将在实现长期和睦相处上大有作为。
    三是和局竞发。创新企业文化建设助推经济改革、促进企业发展,是构建和谐企业的应有之意。更何况现代经济大潮中,竞争越来越激烈,挑战越来越加剧,必须规范竞争,抵制恶意竞争,以实现井然有序的和局竞发这样一种社会主义的健康竞争态势。中国特色的竞争机制实质上是一种新型的合作竞争机制,为的是使竞争各方实现利益平均最大化,共同驶向幸福的彼岸;取代的是长期以来平均主义造成的懒惰,赋予社会和企业的是无限的生机和活力,而和谐正是生机和活力的升华,也是社会和企业永葆青春活力的动力源泉。创新和谐的企业文化,就要以“和局”为大局,以共同富裕为最终目的,倡导竞合观念,鼓励有序竞争,引导人们真正实现从你死我活的竞争观念向既竞争又合作的新型竞争观念转变。要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以讲文明、讲诚信、讲风格、讲规矩、树新风为主要内容,以群体性创建活动和道德实践活动为主要载体,把构建和谐社会、和谐企业、和谐家庭活动有机地融合在一起,使和谐真正落实到经济、社会、思想、文化的各个方面,真正成为每个公民和职工自觉的行为。
常熟大象建陶有限公司 吕伟堂
                          二〇一三年七月二十八日
地址:江苏省常熟市尚湖镇(冶塘)   邮编:215554   
联系电话:18962310315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关注公众号
QQ会员群

Copyright © 2021-2025 中企互动平台 版权所有 All Rights Reserved.

相关侵权、举报、投诉及建议等,请发 E-mail:bztdxxl@vip.sina.com

Powered by Discuz! X3.5|京ICP备10020731号-1|京公网安备 11010102001080号

关灯 在本版发帖
扫一扫添加管理员微信
返回顶部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