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上注册!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注册
×
        北京日前出台租房新规,出租房屋单个房间不得超2人,居住面积不得低于5平米。对此,管理者认为:限制“群租”可以减少群租住房可能引发的治安、消防等问题;租房者感叹:谁不想住得宽敞些?可面对不高的收入和很高的房租,不让群租、又不能露宿街头,我们的日子会变得更加艰难。 
        7月19日的《证券时报》发表了评论人盛翔这篇咄咄逼人的评论《管不了房价,管不了房租,凭啥禁群租》 对出台限制群租,提出强烈质疑:
        群租的安全隐患来自哪里?论人口密度,超不过商场。论易燃物品,多不过商场。为什么说群租不安全呢? 消防安全隐患是到处都存在的,固然人口密度高点,危险性可能更大,但不能因为这些就彻底限制群租,就像吃饭不能因噎废食一样的道理。别处有消防安全隐患可以采取预防措施,加以改进,为什么群租房倒不可以了呢?难得隐患不能消除吗?有人说,80平方米租住25人,人均居住面积3.2平方米,这很低吗?看看学校的住宿,15平方米的一间房,能放下5张双人床,人均1.5平方米。那要禁止学校这样做吗?公交车上挤得水泄不通,几无立锥之地了,为什么没有人禁止公交,为什么还要大力发展公交呢?不就是比出租,私家车更低碳环保吗?群租不正是这样的吗?
        看似人文关怀、实际是剥夺工作机会!房租贵是出了名的,群租可以减少生存成本,有利于减轻活在北京的经济压力。禁止群租,难道还不让人活在北京了吗?在北京上班的刘小姐表示“要是北京的房租能降下来,谁愿意像我们这样啊,将来不打算留在北京了,准备回家。”对很多中低收入者来说,买房已经是不可能,租房也成为奢望。高房租逼走人才,这是一个城市希望看到的景致吗?
        整治群租房屡次没有效果。早在2010年4月就有消息:针对群租住房带来的治安、安全等问题,北京市拟规定,合伙群租住房人均面积至少10平方米。 2011年,北京规定邻居可举报出租屋违规群租行为,但是效果在哪里呢?不得民心的注定无法实施,也注定没有效果。
         禁止群租房的法律依据在哪里呢?有什么法律依据来治理?现在是法治社会,干什么事都需要依法治理。而不是想出的法子和措施,法出无名。这样的规定是难以立足的。租房是私权,公权的手是不是伸得太长了,是不是会侵犯私人财产利益的处分权和支配权?
         车不能拼,拼就是非法运输。房不能群租,群租就被禁止,但相关部门就是无法禁止拼爹,如果杜绝了拼爹,那才是真本事。建议如下:
        一杜绝群租不是好方法,应该对群租加以规范,确保安全,这才是以人为本的政策。女儿在北京打工,在物价飞涨,房租奇贵的今天,一间小房,带地下室性质的,月租1200元,一个人租住的话,怎么能承受得起呢?所以女儿是三人合租的,这样可以降低一些成本。要不然收入的那点工资除了租房外等各类花销外,基本上是工作在北京,挣北京的钱,生活在北京,又将全部的钱都花在北京了。女儿他们都十分注重消防安全,必须得为自己的生命安全负责的。各种预案自己都根据实际情况做好了。女儿用自己的实际情况说,没有报道中的那么可怕。安全在那里都要注意的,再宽敞的大楼不注意消防的话,也照样会发生灾难的。只要小心处处安全,如果大意,处处危险。这是女儿告诉我的至理名言。
        二是大力发展规范的廉价公租房。要解决多人分租的问题须对症下药,多增加一些适合低收入人群的廉租房、经济适用房,缓解多人分租的压力,而不是一味地堵。让低收入者能租得起,住得起,才是真正为民,顺民的。看看人家外国,住房自有率都不如中国高,而人家为流动人口而建立的公租房,不仅廉价,而且规范,安全,这种提前建设,重在管理和预防的方法就很好。适合更多流动人员的需要,让大家都能租得起,住的久。生活压力减小,就会有更多的幸福感。
          出台限制群租的政策一定要在调查研究的基础上进行,对需要租房住的人数底数要清,对可以提供的出租房面积要清楚,按每人不得低于5平方米的要求,北京能有多少这样的房子?有能容得下多少人来居住?按标准居住的话,不能租房的那些人该到哪里居住?是清理出去吗?是露宿街头吗?本来为了安全和消防、治安考虑的问题,如果演变成满城都是露宿者的景象,会带来更多更大的社会隐患,不仅影响形象,更破坏和谐稳定。岂不是舍弃了以人为本?岂不是有违初衷?适得其反?
         一个政策的出台必须从实际出发,要经得起群众的体验,实践的检验,时间的考验。要真正为民生考虑,要雪中送炭,而不是让民众的生活,尤其是低收入者的生活雪上加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