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马上注册!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注册
×
有这样一个场景,长久烙在我的记忆深处:一位头发花白的母亲,在村口拉着即将远行的孩子,千叮咛、万嘱咐,那是怎样一幅满怀牵挂的画面?那个孩子,就是我;在母亲嘴边重复了无数次的话,就是“注意安全”,一句平平常常的话。
1993年,我离开山村走进矿山,当了一名维修电工。经常与10KV以下的电打交道,稍有不慎就可能引起安全事故。工作中,我始终牢记母亲的叮嘱,把安全放在首位。然而,总有一些习惯性违章现象,在我们身上不自觉地发生。
记得刚上班不久,我与一名同事去处理潜孔钻故障。当时我们带了一块没有档位旋钮的指针式万用表, 在测量电压时,那位同事手握万用表,负责拧旋钮,由于没有旋钮,他就用钢丝钳夹住旋钮杆,先拧到第一个档位,然后依次打到电压档,我则拿表线去测量真空接触器主触头间的电压。就在我将表头一碰到接触器的瞬间,只听“呯”的一声巨响,眼前一片红光,啥也看不见了,手背皮肤也被烧焦,我心里一阵恐惧,以为这辈子就这样完了,万幸的是,因为我劳保穿戴齐全,衣袖口扎得严实,并戴了防护眼镜,才没有造成大的伤害。
原来,那位同事误将电压档位打成了电流档,短路形成的强大电流迅速将表线完全烧毁。这件事让我深受震撼,由于平时就跟着老师傅们如此操作,完全没有意识到它隐藏的危险。母亲得知我被烧伤的消息,天天半夜从老家给我打来长途电话,叫我要遵守操作规程,不要冒险蛮干,挂机前依然是那句一字不变的结束语:注意安全。从母亲告诫我的专业性术语里,我知道母亲一定从父亲那里听了许多矿山的故事。
1966年,父亲加入“三线”建设大军,到了对外称渡口的地方开铁矿。“三个石头架口锅,帐蓬搭在山窝窝”,是建设初期父辈生活环境的真实写照。也是从那一年起,母亲便和“注意安全”四个字结下不解之缘。每年,父亲回家休完探亲假后,母亲在车站送行时的最后一句话总是:注意安全;然后,母亲写给父亲的每封信的最末一句话还是:注意安全。而今,母亲几十年的牵挂,终于等回了我的父亲平安归来。
我懂得被母亲牵挂的滋味,在她牵挂父亲的岁月里,母亲常常在田间劳作时自言自语地说:“唉,你爸天天挖矿石,该不会遇到点什么事吧……”。其实,母亲只是在我三岁时去过一次父亲工作的地方,在她的眼里,在那儿开电铲比在家种地危险多了。有时,母亲又神采飞扬地对我说:“昨晚,我梦见你爸了,他脸上晒得黑黑的,身体壮实着呢。”我曾帮母亲执笔给父亲写家书,也总会在最后写上一句:注意安全。
现在,“注意安全”——依然是母亲常挂嘴边的一句话。“注意安全”是我每天上班时恪守的信念,让我在人生的风风雨雨中从未摔过大的跟头。张建伟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