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上注册!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注册
×
努力让“设备不痛不痒不吵不闹” ——记中石化巴陵石化化肥事业部技师创新工作室首席技师曹国梁 ■彭展林湘 “要是解决了一个问题,我会高兴得睡不着觉,还会在心里高兴一个星期,真的!”还有3年多就要退休、已做了爷爷的曹国梁整天操心的是确保设备安稳运行的“老本行”。 只要到现场,说起维修、检修等琐事、故事,平时言语不多的曹国梁,定会娓娓道来。 把“红本本”塞到角落 曹国梁今年56岁,工龄38年,中石化巴陵石化化肥事业部尿素车间设备技术员,钳工高级技师,事业部技师创新工作室首席技师。 他曾是一名知青。在尿素钳工班当班长12年间,他们班加班少,检维修质量高。同事说:“老曹抓得严,检维修各负其责,只要返工就不算工时,‘逼’着大伙把活儿一次性做到位。”
他领衔的技师创新工作室,是巴陵石化的首个技师工作室。去年底,该工作室被命名为首批“湖南省示范职工创新工作室”。他把获奖证书连同往年的20多个“红本本”,都塞到资料柜的角落里。 治愈“洋设备”顽疾 去年5月,技师创新工作室挂牌没多久,曹国梁团队就遇到了“硬骨头”。 尿素装置进口二氧化碳压缩机组透平后端多年漏油不断,现场常年摆放着一个接油桶,消耗大,现场脏,影响安全生产。事业部多次检修攻关,都没有从根本上解决这一难题。 “透平后端漏油是大机组经常开停磨损的必然现象,很多设备行家都没找到好办法。对付这台‘洋设备’,弄不好就是自讨苦吃。”有人说。 曹国梁决定试试看,最终形成了一个油封改造方案。虽然在理论上可行,但实际应用会不会“重蹈覆辙”?他心里有数,但没底。 好不容易有了一次装置停车检修试验的机会。曹国梁顾不上自身低血糖和腰椎间盘突出,绑着护腰带,到机械厂指导油封改造,一直忙到次日凌晨3点。 而早晨7点半不到,曹国梁又赶到现场,确认压缩机复位情况:“我睡不着,心里着急,希望早点验证效果。”
“洋设备”顽疾终被治愈,曹国梁松了一口气。二氧化碳压缩机组开车后,经过高温天气和多次装置开停车的考验,漏油现象彻底消失。 “曹式”工器具琳琅满目 有同事称曹国梁为“设备医生”。 “我喜欢跟设备打交道,设备就像孩子一样,运行好就是个乖孩子,一有‘感冒发烧咳嗽’就会‘吵闹’,我们得预防和及早‘治病’。”曹国梁笑着说。 人们常说,三分手艺,七分工具。在技师工作室展览区,陈列着近40件经曹国梁和同事改造后的工器具,琳琅满目,不仅精致,而且实用。 F扳手是一线操作的常用扳手。“我发现大扳手在扳动大阀门和气压阀门时容易打滑,便琢磨着制作出防滑防爆的‘羊角’扳手,用起来还挺方便!”曹国梁在现场一边演示,一边介绍。 经曹国梁改进的大小F扳手有六七把,深受同事青睐。以往大家到现场操作,要一手拿管钳,一手拿大F扳手,左右开弓,繁琐不便。用上“曹式”复合扳手后,省时省力,安全可靠。 虽然就快退休了,曹国梁仍然工作热情不减,抓紧时间做力所能及的事情。他说:“我要多改进一些小工具,方便大家工作,努力让设备‘不痛不痒不吵不闹’。” 图片说明,曹国梁领衔的中石化巴陵石化化肥事业部技师创新工作室由60多名技师组成,这批“草根”专家扎根班组,推进“创新一项成果、刷新一项记录、改革一项工艺、探索一项先进操作法”的“四个一”活动,解决了生产技术难题,被授予湖南省首批“示范职工创新工作室”称号。
图为5月10日,巴陵石化召开职工创新创效工作现场经验交流会,曹国梁(左)登台领奖。(彭展 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