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列表 发布新帖
查看: 881|回复: 7

由点到面,已然走出一片新天空

发表于 2013-7-31 11:55:24 | 查看全部 |阅读模式

马上注册!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注册

×
                         由点到面,已然走出一片新天空
                              中石化济南炼化公司质量中心 刘金涛
         在“班组天地”连续四期对维修工的主题报道,我们认识到“不创新,无未来”,自然引申到创新的话题。7月27日20时,全国各地企业的53名职工再次聚集中企互动网站聊天室,大家一致认为: 创新需要载体和方式,创新工作室就是一种较好的载体方式!
         想想一年多前的时候,本报曾就“热议创新能力”做过五期报道。那个时候的创新工作室,可谓是凤毛麟角,大多以劳模或技术精英的名字命名,但他们还是让更多职工看到了团队创新的方向和团队创新的前景。事实的确如此,如今的创新工作室可不少。以河北省为例,现已在企业建立1500多家职工创新工作室,涵盖装备制造、钢铁、电力、化工等多个行业,覆盖高技能人才近万人,成为促进企业发展的“智脑”。职工创新工作室以劳模、“金牌工人”、“能工巧匠”等高技能人才个人名字命名,通过开展项目攻关、名师带徒、技能培训等多种形式,取得创新成果4300多项,解决生产技术难题6000多个,综合创效十多亿元,切实加速了创新成果转化。河北钢铁集团邯钢公司已建成由1个大型化的邯钢职工创新基地、25个公司级职工创新工作室,10余个二级职工创新工作室和140个职工创新小组织就的“全覆盖”职工创新体系,成为推动企业技术进步的重要力量和解决本行业技术发展瓶颈的主要力量,形成一种产学研用有效互动的创新模式。
        由点到面,创新工作室提升正能量,已然走出一片新天空。
        在这一年多的时间里,创新工作室成为提升正能量的动力之源。“要我创新”向“我要创新”转变,许多职工创新工作室都是从班组工作出发,从实际需要出发,成立了职工创新工作室,逐渐趋于群众性,内容包括技术攻关、党建工作等,更接近“地气”。“专家”、“劳模”创新工作室再到职工创新工作室,由少到多,由点到面,职工创新更添内在动力,形成品牌优势和效益优势。职工创新工作室之间更注重协调发展,技术交流、合作较以前分散型创新更趋合理化、常态化,前景和优势明显。职工创新工作室成为人才培养的平台,与个人的全面发展融合为一体,有助于加快新技术新产品新工艺研发应用,相信职工创新工作室的成员将带动更多职工参与到创新活动中来。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3-7-31 13:08:08 | 查看全部
支持金涛老师的观点。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3-7-31 16:58:09 | 查看全部
学习老师文章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3-7-31 19:57:47 | 查看全部
学习了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3-7-31 20:15:11 | 查看全部
学习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3-8-1 05:52:06 | 查看全部
学习老师佳作!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3-8-1 08:39:03 | 查看全部
观点鲜明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3-8-1 09:47:35 | 查看全部
感谢各位老师,向你们学习。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关注公众号
QQ会员群

Copyright © 2021-2025 中企互动平台 版权所有 All Rights Reserved.

相关侵权、举报、投诉及建议等,请发 E-mail:bztdxxl@vip.sina.com

Powered by Discuz! X3.5|京ICP备10020731号-1|京公网安备 11010102001080号

关灯 在本版发帖
扫一扫添加管理员微信
返回顶部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