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上注册!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注册
×
兖矿集团东滩矿选煤厂洗煤车间生产一班
“三三三”管理法攥紧安全拳
王建
15年来杜绝重大机电设备和轻伤以上人身事故,连续多年被矿评为红旗班组,有6名职工被厂推荐选拔为工班长,2人走上了科级干部岗位,秘诀何在?
7月29日上午,笔者来到山东兖矿集团东滩矿选煤厂洗煤车间,接受采访的生产一班班长冯桂东一脸自豪。
“这归功于我们推行的‘三三三’管理法。”今年41岁,多次被矿授予 “优秀共产党员”、“安全先进个人”,“十佳工班长”称号的冯桂东,在这个岗位担任班长已经15年。
“兵头将尾”,最重要的一个任务就是在保证安全生产的同时培育职工成才。该班定员19名,期间成员走马灯似的调换。虽然厂里设备都是国内一流,但职工机械执行命令、创新创造能力明显不足。冯桂东的观点是做“导师”不做“家长”,对职工不“强制”,不“强修”,让职工充分发挥自己的潜力。
经多方取经并结合实际,“包安全、包技术、包任务,班前会上评工作、工作现场评工作、班后会上评工作,技能操作抓得紧、现场巡查跟得紧、先进典型带得紧”的“三包三评三紧”管理法,成为该班职工“强身健体”的“正能量”。
职工于东海擅长机械设计,冯桂东鼓励他围绕解决皮带撕裂难题开展科研攻关,带他到兄弟选煤厂请教专家指导,并让车间一名技术员包他的项目规划、包资料查询、包技术指导,经过三个月摸索,于东海成功总结出“眼看,耳听、手摸、鼻嗅” 设备运行判断法,并成为其他车间班组争相学习的“法宝”。
对班组职工是信任还是防范,将直接影响创新结果。餐饮典型海底捞授予员工免单权利的做法启发了冯桂东的“三评”出炉:每次班前会,先让职工简要说一下前一天的工作,然后开始互查互评;巡视工作中,对职工好的方法当场给予表扬,并将其推广,优秀技术成果共享;利用简短的班后会时间,点评本班组生产安全情况,使职工业务操作技能和自主保安能力得到提高。
以往有少数“懒散人”、“安全不放心人”,以减少施工程序、降低工作标准来偷懒省事走捷径,冯桂东在现场一边带着干,一边反复强调施工程序一个不少,久而久之,职工的操作行为被“规范“成了习惯,偷懒省事现象被主动参与“十比十赛”、“学练树”等活动所取代,职工们在周末学校、职工书屋‘精一门、专两门、会三门’,提升了创新能力,自发研制使用的“自动化配煤系统”,填补了我国选煤行业产品结构优化的一项空白,大大增加了商品煤品种,满足了客户对品种的需要,提高了产品质量稳定率,仅此一项每年创直接经济效益2500万元,这便是“三紧”所取得的实效。
呵护创新萌芽的同时更关注成长。冯桂东为每名职工建立了一份详细的思想档案, 该档案的内容包括每一名职工的家庭情况、性格特点、兴趣爱好,近期思想汇报和学习材料,与每名职工的谈话记录等。
冯桂东认为,官小事多责任重,小小秤砣担千斤,在倡导降低生产成本、提升职工创新能力的今天,班组要重视职工的因素,注意职工的社会性,对职工的需要予以研究和探索,才是激发职工积极性的动力源泉所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