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上注册!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注册
×
——在建军86周年前夕,谨以此文献给默默无闻工作在生产一线的退伍军人
军人当工人 退伍不退色
军人是旗帜,退伍仍是兵。在河南油田井楼油矿,有这样一群采油人,他们虽然脱掉了军装,仍然以军人特有的“精、气、神 ”和坚韧不拔的作风,恪尽职守,勇挑重担,在新的岗位上建功立业,诠释着退伍军人永不褪色的风采。
方金龙:让工人们吃饱吃好
今年55岁的方金龙,1989年从部队转业到河南油田。由于在部队是炊事兵,当初被安排到井楼油矿食堂工作,干起了老本行。
那时,由于刚刚建厂不久,条件艰苦,为了夺油上产,工人们加班加点,下班时经常一身油,满脸汗。方金龙看在眼里,疼在心里,拿出在部队的看家本领,变着花样改善伙食,让工人们吃饱吃好。
当时一线工人实行三班倒,食堂通常要忙到凌晨,方金龙总是坚守到最后。
一个白雪飞舞夜晚,夜班工人吃完饭纷纷离去。方金龙正忙着收拾碗筷,这时食堂进来两个“雪人”,看着他们的脸被寒风刮的通红,知道准是加了班。
“你们想吃点什么?”方金龙上前帮着拍落身上的雪花,急切地问。
“今天气温低,站上有口井管线堵了,好容易把线扫通,这可凌晨一点多了,能给我们下碗面条吗?”两个工人觉得时间有些晚,有些不好意思地说。
“中,中,看你们恁辛苦,咋不能?”不等两个工人说完,方金龙放下正在收拾的碗筷,迅速进厨房忙乎起来。不一会儿,两碗热腾腾的面条端上了桌。
1993年,由于工作需要,方金龙调到采油队维修班工作。面对全新的岗位,他不懂就问,刻苦钻研,遇到加盘根、加机油、换减速箱等苦活累活,总是冲在最前。有时正在吃饭,接到任务,便放下碗筷,直奔井场。在他心里,时间就是产量,一分钟都不能耽误。
24年过去了,方金龙由一个“门外汉”成长为技能娴熟的石油工人,多次被评为先进工作者。无论在哪个岗位,他都会牢记自己是一名军人,唯有兢兢业业干好工作,才无愧于军人这个响亮称号。
刘坤:夜班巡井唱响嘹亮军歌
1994年,21岁的女兵刘坤从部队由一名通讯兵转业到井楼油矿,成为一名采油女工。脱下军装,穿上工装,她觉得肩上又多了一份责任。
在采油队上班,夜班需要巡井。对于女同志来说,深夜在野外走路,不免有些害怕。姐妹们就打着手电,结伴而行。每当这时,刘坤总是走在最前面,唱起嘹亮的军歌,为了壮胆,也为单调而枯燥的夜班生活增添了一抹亮丽的色彩。
多年后,刘坤回忆起这些,就会感慨地说:“那时就一个信念,我是一名军人,姐妹们害怕,我不能怕!”
2007年,刘坤到新开发的井楼七区。由于刚投产的新井没有连好进站管线,采取放空进污油池生产。这样,量油时需要下污油池,用木棍量取液位。遇到雨雪天,有些女工担心台阶滑,不敢下去。“我来!”每当这时,刘坤总是自告奋勇。
时光飞逝,井楼油矿一天天壮大,工作条件也越来越好,刘坤也在采油队工作了19年。岁月改变了许多,而她自信乐观,热情大方,坚强勇敢的军人品质始终如一。
夜幕降临,华灯初上,文体中心的广场上,脱下油工衣的刘坤又“变身”舞蹈老师,随着优美的乐曲翩翩起舞,脸上洋溢着石油工人的骄傲,也演绎着退伍军人的飒爽英姿。
马永健:哪里需要就到哪里
当年和刘坤一起转业的还有43号计量站站长马永健,他像是一颗螺丝钉,哪里需要到哪里,急难险重抢在先。
刚转业到采油队时,马永健在计量站上大班。一个夏日,当他忙活了一天,脱下湿漉漉的工衣准备下班时,站上的手摇电话突然响起来。站长接电话后面露难色,说夜班员工感冒发烧,不能来上班了。马永健心里清楚,站长的孩子刚满月,家里正需要人手,而自己是个单身,没有后顾之忧。
“站长,我留下!”就这样,马永健又穿上湿漉漉的工衣,顶着高温和蚊虫叮咬穿梭在油井间……
马永健所在的43号计量站与51号女子计量站相邻,遇到提杆注汽、对冲开抽这样的体力活,他二话不说,主动带上工具到井上帮忙。“这才是军民一家亲嘛!”面对感激,他总是乐呵呵地说。
多年的采油生涯,马永健脸庞晒的黝黑,手掌布满老茧,但看着现代化的班站代替了铁皮房,宽阔的马路掩没了昔日泥泞小径,可口的饭菜送到了站门口,他就觉得浑身有使不完的劲儿。
在他看来,建设美丽油田,不仅是石油工人的责任,也是一名退伍军人的神圣使命。
冯海舰:挺直腰杆儿往前冲
44号计量站站长冯海舰是一名80后退伍军人,曾是地雷爆破兵的他,在部队玩了几年TNT,2005年转业到了采油队,又摸起了抽油机。
面对这个庞然大物,冯海舰起初担心玩不转,每当遇到困难,他就会想起退伍前老班长铿锵有力的话:“咱是一个兵,无论走到哪儿,都要挺直腰杆儿往前冲!”
今年5月份,站上两口水平井即将投产。由于水平井管理难度大,冯海舰面临着新的考验。工作之余,他就向技术人员和生产骨干“取经”,了解水平井的结构、原理和管理办法。“只有一心向前冲,困难才会往后退”。冯海舰一直坚定这样的信念。
6月份,新井投产后,冯海舰更是把油井当成“宝贝”,一天数趟往返,汗水湿透衣衫,他就脱下来,拧干了再穿上。当看到油流在管线里哗哗流淌,他多日紧锁的眉头才舒展开来。
如今,冯海舰从一个普通的维修工、采油工成长为管理着26口油井的大型计量站站长。回忆起曾经的部队生活,他说:“那段经历,是我一生的宝贵财富,将伴我终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