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马上注册!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注册
×
中国有色网 2013年7月20日 来源:中国有色金属报 责编·作者:潘廷祥
销、供、产,产、供、销,供、产、销,在实体经济里是一个相互支撑且处于辩证的关系,三者谁也离不开谁,一环扣一环,扣着企业生存与发展的“食物链”。
供应链断了,买不到原料,“巧妇难为无米之炊”。产品链断了,产品出不来,有市场也只能干瞪眼。市场链断了,销售不出去,产品只能躺在库房睡大觉。生产需要一头连着供应一头牵着销售,销售需要努力去开拓,供应需要全力作保障。只有供销两头齐联手,产能才会得到最大限度的发挥。
时下,相当多的实体经济在行业产能过剩,市场需求相对萎缩中出现产品积压,生产面临限产有的面临停产的威胁。多数企业都会把症结归罪于市场,从大环境分析这有一定的道理。细思,似乎又没有太多的道理。产品有没有市场取决于产品本身是否具有竞争力,如果在“大路货”产品过剩中,你的产品具有成本低、质量好的优势,市场竞争力则强,即使是“大路货”,依然会有市场,因为,同质产品“采购低价化,效益最大化”是任何一家企业所必须遵循的原则。成本低质量好在价格上自然可以在同质同类产品中具有较强的竞争力。倘若在“大路货”产品竞争中,做到“人无我有,人有我优,人优我精”,在产品细分领域独树一帜,在产品高端领域唯我独尊,产品在产能过剩中一样会拥有超乎于其他企业的竞争力。企业如果在技术上掌握核心竞争力,质量上优胜一筹,市场竞争中具备“遇强则强”的功夫,那就不惧怕产能过剩。“关键的少数,次要的多数”,高端产品就是关键的少数,“大路货”就是次要的多数。高端产品卖的是技术,依靠技术赚钱。“大路货”卖的是成本,需要薄利多销。
中国经济在经历30年的高速增长,目前正受到增长放缓、产能过剩问题突出、地方债务风险、影子银行等隐患积累的挑战,企业未来如何在产能过剩中平稳发展,如何在同业竞争中持续发展,需要的是技术提升、结构转型、思维拓展,不要等待市场来适应企业,而要主动去适应市场,只有这样才能通过努力把企业信誉销售出去,把企业产品销售出去。
不管市场如何竞争,产品如何过剩,企业如何艰难,甚至企业倒闭,始终要坚信只有倒闭破产的企业,没有破产倒闭的行业。在产品过剩中,产品能否销售出去,取决于企业自身的技术、质量、品牌、经营理念、服务意识方面的综合支撑。这需要在做好扎实工作的基础上,理清销供产尤其是生产与销售的关系。是以销定产还是以产定销,这是两种不同的经营理念,体现的是企业适应市场竞争的能力与思维。以销定产的企业适应市场竞争能力强,主动出击,善于拓宽视野,拓展市场。以产定销的企业理念纠结在等、靠、要上,缺乏进取精神,固步自封,主观能动性偏弱。
以销促产是一种积极拓展市场的态度,以产定销是一种消极等待市场的态度。善于推销、勤于推销的企业,懂得识市场者为俊杰的道理。销售是“走出去”,供应是“请进来”,只有“走出去”才能“请进来”,生产才能持续运转起来。俗话说:“刀不磨要生锈,人不学要落后”,资金也好,产品也好,只有流动起来,才会有生命力。凡事举一反三,都能找到相通的地方,企业要想活起来,销售就要动起来,再生产才能转起来。
销、产、供之间是相互支撑的辩证法,销售活了,生产就活了,企业这潭水流动起来就“不腐”了。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