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马上注册!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注册
×
■刘浩军 刘昭平
完善并落实绩效考核激励机制,是实现企业和谐发展的重要措施。笔者从事过多年的绩效考核工作,现就如何建立绩效考核良好激励机制谈几点看法。
首先要组织员工参与。在建立激励机制时应体现管理是相互的,使员工树立自励、他励、互励三者结合的互动观念。第一,要引导员工针对各自的工作目标,自觉主动、实事求是地将任务分解,并在完成过程中进行评价,从中不断萌发新的思路。这样做既可对过程进行优化,又可对目标进行升级,从而让员工在本职工作中创造性地实现自我价值。第二,要选树一批有广泛群众基础的典型员工,客观评价他们的付出与所得,正确利用员工要求公平对待自己的心态,使激励机制在员工心目中形成一种正效应激励,以榜样为镜,使其信心增强、目标明确。另外,要运用激励机制使员工树立互为主客体的意识,并积极为实现共同目标而努力。这就需要企业科学地建造一个双向评价平台,行使劳动竞赛委员会职能,经常性地组织各种技能比武、节能增效、创先争优等活动,使员工认同彼此的长短处,营造一个公平合理的竞争环境,实现比学赶超、互相帮助、共同进步。此外,还可在组织制度上为员工参与企业管理提供更多空间,以激励员工的工作积极性、主动性和责任心。如员工代表可依托各种专业或权益委员会在各级机构制定岗位目标或其它制度时,参与到制定工作目标的决策中。
其次要有科学的评价体系。科学的考核评价体系是衡量工作任务完成质量的标准,也是验证员工是否具备实现工作目标能力的杠杆,既可对激励机制的运行进行全面控制,也可对其进行有益补充。因此,建立健全科学的考核评价体系是建立良好激励机制并使之有效运作的关键环节。建立科学的考核评价体系应当在缔造公平环境、遵循公正原则的基础上,注重工作实绩与规范考核评价流程。企业应对所有岗位的任务进行客观描述,明确各个岗位的竞聘条件和考核指标,然后通过全员年度考试、竞聘上岗、日常(或阶段)考核、年度(项目)评价,实行动态交流或任免。评价结果必须结合员工在工作过程中的行为和表现出来的特质(如自信、可靠、合作等),因为有些企业的生产经营有着较为稳定的基础,过程控制对于结果有着必然的影响。只有实行动态跟踪管理,才能激励员工的危机意识,提高学习意识,促进管理穿透力和执行力的不断增强。考核评价体系也应该是相对稳定的。另一方面,考核评价体系在整个激励机制中是一个相对广泛而又具体的系统,不仅对工作目标的完成过程及结果评价,而且还是评优的重要依据。
再次要落实工资奖金制度。不同环境、不同群体的人都会产生不同的需要,建立合理、科学、完整的工资制度,正是激励机制的核心所在。目前,有些企业用人机制仍然单一,员工队伍的传统结构短时间内不可能有大的改善,因此,需要客观地对员工类型、需要层次进行分析。大多数员工实现高层次的需要并不现实,于是转向低层次或较高层次的需要更强烈,所以在物质方面的鼓励便成为此类员工完成工作目标的原始而最大的驱动力量。部分经营管理和工作技术人员较高层次的需要,还可以通过岗位工资、津贴等物质鼓励来侧面反映他们的职务升迁和价值实现。同时,结合目前较为固定的工资结构模式,在做到“以岗定薪、岗变薪变”的前提下,可以调整工资结构中固定部分和浮动部分的比例,将浮动部分加大,如岗位工资的一部分参与考核;可以按工作业绩灵活浮动岗位级别,根据年度考核结果对优秀员工予以岗位级别的动态上浮;可以实行差异年度奖金标准,根据工作项目的绩效考核对每个层面的优秀员工进行不同标准的奖励;此外还可对优秀技术人员予以课题补贴、奖励等。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