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上注册!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注册
×
[改革开放三十年] 走在城市的每个角落,路,总是那么宽敞、明亮。与过去泥泞、凹凸不平的路相比,路,给我们更多的是开阔的心情和激昂的思絮。有了这些平整、通畅的路,我们的生活才会更加便利,经济才会更加发达。
路的变迁
仲秋时节,我带着儿子在父母家门前的小花坛旁玩耍。围着满花坛的绿色植物,儿子时而跳跃、时而奔跑。这幸福的时光不禁让我回想起了自己的童年。
五、六岁时,这栋六层楼高,且当时荆门城区为数不多的华艺建设有限公司家属楼门前的象山三路,从荆门理工学院(当时的荆门师范)直到苏畈桥,横亘着一条深深的水沟。紧挨着水沟的便是一条,人们自己踩踏平了杂草,宽不足一米的“路”。从家里出来,要去路的对面,还得绕过水沟旁一个废弃土房子,和一个终日“哗、哗……”流水的大土坑。年少的我们,每天的游戏的必修课便是,乘着父母外出劳动的空档,小心的绕过大坑,到水沟里去捞浮萍、捉螃蟹。
到了上学的年龄时,家门前的这条“路”开始被人们用卡车运来了石头、砂子之物了。每日,我们就是踏着被大人平整了的水沟、从地里翻出的褐色的泥土,到“马路”对面的学校学上学的。这天,在中午放学回家的路上,同行的娟娟因为好奇刚刚动工的荆门市博物馆里面是什么摸样,而偷偷越过“马路”旁堆高高的土坡去看地基。结果,才刚刚翻下土堆,不想被一直守候工地安全的狼狗,冲出来把她的腿咬了个正着。闻讯赶来的娟娟父母与工地施工人员的论理声,和娟娟嚎啕而惨烈的哭声,使我们每个围观的孩子毛骨悚然。博物馆,因此而凭添了一层神密的面纱。从此,我和小伙伴们再也不敢爬“马路”旁的土坡了。
也许是因为个子一天天长高的缘故,仅一年时间,印象中的那条宽阔的水沟变得越来越窄、越来越短了,“路”,却越来越宽。它变成了一条宽约一米的水泥路。每天旁晚,做完作业的我们,还可以在路边借着浑暗的路灯灯亮,在一起放风筝、跳房子。
到了现在,随着社会改革进程的不断加快,家门前的那路,在原有的基础上宽度比以前多了数个5倍。马路路面由原有的碎石路、水泥路变作了现在的整洁的柏油路。马路两旁的梧桐树,也由过去仅胳膊粗的树径,增长至成人腰围的两倍。人行道上的砖石也由过去的灰色方砖,一律换成了彩色地面砖。这栋曾经看起来高耸无比的华艺建设有限公司家属楼,也因荆楚理工学院、市纺织品公司、市博物馆等高楼的拨地而起,变得微小而平凡。
生于斯,长于斯。2008年,恰满30岁的我,再次目睹了这条路的变化。那就是,马路两旁原有的低矮、有着些许杂乱的花坛,被园林绿化部门重新改造成了四周用大理石围砌的“小花园试”设计。在花坛与住宅区相邻处,还特意留出了一片空地。使得我和家人,在工作、生活之余有了一个休闲、娱乐的场所。闲暇之余,静坐在这里,可以不时听到鸟儿的叫声和闻到花朵的芬芳。
30岁,不算老成,却带着几分成熟;30岁,不再年少,却活力四射。和祖国改革开放同岁的我,在着这条由祖国为我们精心辅设的幸福之路上,愿祖国、愿自己,明天更加美好!
(写于:2008年10月16日 彭娇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