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上注册!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注册
×
中国青年网北京8月6日电(通讯员:陈 静 容浩铨 郑晓辉)为学习宣传习近平总书记五四重要讲话精神,全面贯彻团中央《关于开展2013年全国大中专学生志愿者暑期文化科技卫生“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的通知》精神,进一步激发优秀青年学生成长报国的责任感和积极性,湛江师范学院“暖流”志愿者服务队于7月24日晚赴广西省河池市天峨县三堡乡纳沙小学,开展为期15天的关爱留守儿童志愿服务。山路崎岖,经过近二十个小时的车程,实践队于25日晚到达目的地。尽管经过了一天的舟车劳顿,也丝毫阻挡不了队员们的热情,他们对新环境新生活充满了期待。
经过一晚的休整,7月26日活动正式启动。上午,“暖流”实践队在纳沙小学进行现场招生报名,最终确定20户家庭较为贫困的留守儿童家庭作为结对志愿服务对象。下午,队员们根据各自的结对服务对象分组行动,走访了留守儿童家庭,了解他们的家庭收入、人员构成及学习和生活情况。
传递温情关爱,携手筑梦未来。湛江师范学院“暖流”实践队经过两天的走访摸底和紧张筹备,实践队除了对纳沙小学周围的学龄儿童顺利开展支教活动以外,10名志愿者按原定的计划,以“同吃同住同劳动”的方式,分别入住五户留守儿童家庭,深入开展关爱留守儿童志愿服务。7月28日下午,体科院郑晓辉副书记、辅导员陈静老师随队长符海杰来到纳沙村里龙屯了解志愿活动开展情况。
“爸爸、爸爸、father……”,一到屯里,便传来孩子们朗朗的读书声,顺着声音一路寻去,原来是实践队的志愿者们正在教孩子们学习英语。走进屋里,看到十几个孩子聚集在一个简陋的小房间,志愿者和孩子们脸上都淌着汗水,狭小的空间和炎热的天气却丝毫没有影响孩子们的学习热情。这是留守儿童小毅的家,小毅的父母在东莞打工,家里只有65岁的奶奶在家照顾小毅和他2岁半的弟弟,与小毅结对的是志愿者张奔。
在里龙屯,实践队共有五名志愿者与三户留守儿童家庭结成对子。志愿者们的到来,受到了乡亲和孩子们的热烈欢迎。乡亲们得知屯里来了大学生志愿者以后,纷纷主动要求把孩子们都送到志愿者入住的家里,让大学生辅导孩子们的功课。由于孩子的人数较多,五名志愿者商量后决定每天将孩子们集中到家庭条件相对较好的小毅家里,辅导他们的功课。
走访过程中,队员们了解到纳沙村村民全部都是蓝衣壮族,村里的青壮年都外出打工,村里大都是留守老人与孩子,孩子们平时上学都要翻过几座山头,才能到达学校。山路崎岖陡峭,上学路上异常艰辛,但孩子们脸上总是挂着灿烂的笑容,因为对他们来说能上学就是一种幸福。志愿者来到这里为他们开展活动,他们更是非常兴奋。其中一位叫岑福雨的10岁小男孩特别懂事,听说哥哥姐姐要来走访,他早早的在家里摆好凳子,在门口等着志愿者们的到来。在跟他交流中,了解到他父母都外出打工剩下他和哥哥相依为命,哥哥在县里上初中只有周末才回来,平日就他一个人在家种地、做饭、洗衣服,他说要把自己照顾好不让父母和哥哥担心。他的懂事、勤劳、孝顺深深地感染了志愿者们,让他们更加坚定此行的决心。回到纳沙小学时,太阳已经落山,志愿者进行走访的总结。此次走访使志愿者了解了很多当地孩子们的情况,有利于针对实际情况对各项活动进行了更加有序的调整,也为接下来几天活动的顺利开展奠定了基础。 据悉,本次志愿者活动将秉承“暖流”志愿者服务队“学业解惑,生活解困,引领成才”的服务宗旨,对留守儿童开展爱心捐赠、学业辅导、素质拓展、自护教育和亲情陪伴等活动。志愿者们将以“同吃、同住、同劳动”的形式,两人为一小组,入住留守儿童家庭开展志愿服务,以更加全面系统的了解留守儿童的基本情况和孩子们内心的想法,为留守儿童资料库的建立收集了资料,并帮助孩子们树立自己的梦想,鼓励孩子们努力实现自己的梦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