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上注册!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注册
×
2013年度库车坳陷阿瓦特三维地震采集项目,3339.5线5344.5号井位段的130口井终于完成了,而且比计划时间还要早2天。听到这个消息,大家很兴奋。
8月11日,当我们再次来到彭斌机场的时候,他正在组织工人搬家,准备向下一条测线挺进。
还是在12天前,我第一次来到彭斌机场,第一眼看到他的是布满污垢的工服、满脸的疲惫和对工人们的大吼大叫。“不急不得行,时间只有20天,不然搞不完。”彭斌看到我惊诧的目光解释说。
很早就听说他的机场很厉害,在库车项目部钻井组享有“重锤”机场的美誉,一直想跟拍,今天终于“逮住”了机会。
凌晨5点左右,当疲倦的工人们睡意正酣的时候,他的叫声就充满了驻地,洗漱完毕,饭早就煮在锅里。今天计划要完成两口井的钻井任务,都要打“飞渡”,不轻松。
匆匆吃过早饭,准备好保险绳和钢钎滑轮,工人们准时出发,一天的工作就从这刻开始了。从机场驻地到5164.5井大约有40分钟的路程,沿途要淌过一条水深齐小腿的冲沟,剩下的就全是悬崖绝壁和从山顶垮塌掉下来的岩石。在阿瓦特三维工区,这样的地形条件一点也不奇怪。
5164.5井到5171.5井空间跨度达到300多米,一个在陡崖顶,一个在深沟对面山的半腰上,垂直高差150米。观察地形、搭三脚架、打钢钎、牵保险绳、上滑轮……,整个过程一气呵成,手脚很麻利也很到位,看得出来,像这样的搬迁作业,彭斌机场已经不是第一次了,对山地物探队员来说,高陡搬迁已经成为每天钻井工作的“必修课”。
为了保证设计要求,我们必须要完成每一个井位,漏不得一个。”彭斌说:“光是打这段井位,保险绳就用了10多捆,马不停蹄,每天也只能完成1到2口,安全、质量、进度都要想到,不然工人留不住,还要遭队上理麻。”
彭斌机场打的这段井位于工区的西北角,是狼牙山(工人们戏称)中最困难的一段,全长约4公里,高峻的山崖,陡峭的石壁让人无法立足,搬机器、抬钻机全是靠保险绳、钢钎来完成,分任务的时候其他机场都是遥遥头,退而求其次,生怕把好不容易招到的工人给吓跑了。
时间一分一秒的过去,随着最后一件钻井设备顺着保险绳徐徐下滑,沉重的机器在工人们齐心协力下被安全的“飞渡”到下一口井位,此时已经是下午2点过,他们要赶在天黑之前打完这口井,否者今天的“山大王”就当定了。
临走之前,我告诉彭斌:你这个月荣登星级员工光荣榜了。他诙谐的笑笑:“哥已没出工地很久了,队上总是有哥的传说”。听得出来,他对自己所干的工作很自信、也很骄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