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上注册!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注册
×
“作坊”里奏响出创新精彩
饶早耕
没有创新工作室,却不断研发出令工友惊羡的创新成果。在重庆能源集团松藻公司运销部机修车间,机电班高级电工何柱伟在三年时间里推出创新、技改成果22项,为企业创效70余万元。他用行动证明:拥有信念、责任和永不服输的精气神,无论在任何环境之下,也能在平凡的岗位上奏响出创新的精彩。
“成立创新工作室?!那可是我们梦寐以求的愿望。”8月13日,当笔者问及班组是否成立有创新工作室时,被工友称之为“创新达人”的何柱伟流露出一脸的茫然,随即颇有些无奈道,“车间从上至下,没有多余的闲置房间,能拥有创新工作室显然是一种奢求。”
笔者跟随何柱伟来到机电班工作室,8、9平米的房间里陈设一目了然,机车速度试验台、电器试验台、综合试验台、办公桌、工具柜等占据四周,使房间的空间显得异常狭小。整个工作室干净整洁,一面墙壁挂满了大小不等的10余张奖状。
“怎么什么都没有?你如何研发创新?”在笔者的想象中,机电班主要负责维修内燃机车的电器设备,作为一名创新达人,他工作的地方应该随处可见万用表、电烙铁等工具,以及二极管、三极管、电阻等电子元件和导线。
何柱伟没有正面回答笔者的疑问,而是从工具柜里、办公桌下抱出了3个大小不一的塑料箱放到试验台上。他打开箱子,长短不一的导线、各式各样电工工具、电子元件等呈现在笔者的眼前。
“诺,这就是我们的‘家庭作坊’,麻雀虽小,但五脏俱全。”何柱伟慢慢地从箱子里拿出材料和工具,一边轻松自如地说,“只要坚定了创新的信念,没有条件,也要创造出条件。”
何柱伟介绍说,运销部共有5台内燃机车,电器设备里一个最小的直流接触器就价值2千元左右,3月一次辅修就需要换掉4、5个接触器。而每次辅修内燃机车后,看到丢弃报废的接触器,都会让他的心里隐隐作痛。
“其实,有些接触器只需更换很小的电子元件就能修复,只能怪自己学艺不精。”对于当时的无能为力,何柱伟仍感懊恼。在他看来,造成只换不修的结果,是缺乏工作的责任心所致,但这也是他开始创新历程的动力所在。
每天多看一点、多学一点,创新没有捷径可循。抱着这样的想法,何柱伟添置了3个塑料箱放置工具、材料,凭借工作室狭小的场所和电工配置的工具,工作闲暇之余便开始“折腾”。《减少光电速度故障率》、《减少S1001-FC接触器故障率》、《降低机车调节的返修率》、《缩短机车司控器维修时间》等创新项目相继孕育而生。在工友惊羡、佩服的同时,让他收获到了更多荣誉和利益,同时也具备了申报工人技师的各项条件。
“做任何事都不会一帆风顺,能把失败当成一种快乐,就会拥有无限的动力。”在创新遭遇挫折的时候,何柱伟这样激励自己。在他的影响下,班组更多的员工都积极参与到创新工作中,而让何柱伟引以为傲的“家庭作坊”早已被车间其他班组借鉴。仅今年以来,车间就推出各类创新14项,每年可为企业创效近53万元。
整个车间从班组到个人,科研创新蔚然成风,却没有一个真正意义上的创新工作室,这让员工情何以堪?对此,笔者走访了车间主任秦武福。
“近年来,员工的创新热情高涨,也解决了很多安全生产、设备故障维修等诸多难题。然而车间依山而建面积紧凑,受此限制,在车间外找一个地方修建创新工作室投资过大,也会给员工日常工作与科研创新的转换带来不便。加之当前煤炭行业面临的严峻形势,目前成立创新工作室难以实现。”秦武福无奈摇头叹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