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红兵介绍,随着《中华人民共和国老年人权益保障法》的修订通过,北京市对原有老年人优待办法进行了修改。7月1日后,常住外埠老年人除了第七条“建立高龄津贴制度”和第八条“建立居家养老福利服务制度”无法享受外,外埠老人可享受9条优待内容,实现“同城优待”。
“常住”如何判定?李红兵介绍,今后,在北京市行政区域内居住满6个月及以上的外埠60周岁及以上老年人可以办理《优待卡(证)》,享受相关优待。目前,已经在北京市办理了暂住证的外埠60岁以上老年人有24万余人。
天津市民政局社会福利处处长赵伟告诉记者,目前在天津市社区老年日间照料中心、托老所、老年食堂,外埠老年人与本地老年人享受同等待遇。在直接发给老年人的补贴方面,由于户籍的限制及财力的原因,在天津的外埠老年人目前不能享受百岁以上老人营养费补贴、65岁以上老人免费乘公交车、困难老人居家养老的政府补贴等。赵伟表示,随着户籍制度约束性、封闭性的减弱以及地方财力的增加,同城优待将逐步放开。
广州市副市长、市老龄委主任贡儿珍告诉记者,广州已确定迈入人口老龄化城市的行列,“养老难”问题逐步显露。因行政制约和财政紧张,上述优待仅限于广州户籍老人才能享有。
记者从成都市民政局了解到,常住成都的外埠老人可以凭借退休证或者相关的退休证明,办理《成都市居住证》,并凭居住证享受相关优待:70周岁以上外埠老年人办理《老年乘车优待卡》享受免费公交;进入收费公园、纪念馆、道观寺庙免收门票;进入风景名胜区和文博单位,“十一”、春节黄金周期间实行半价优待,其余时间实行免费。70周岁以下老年人一律享受半价优惠。
南昌市老龄办专职副主任黄朝华介绍,外埠在南昌年满70周岁以上的老年人,可凭当地核发的老年人优待证和本人身份证到市公交公司办理免费乘车IC卡。外埠老年人无法享受高龄补贴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