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上注册!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注册
×
创新工作室:不再让班组员工难堪
饶早耕
8月13日,在重庆能源集团松藻公司运销部机修车间,当笔者问及班组是否成立有创新工作室时,机电班高级电工何柱伟流露出一脸茫然,随即无奈道,“车间从上至下没有多余的闲置房间,能拥有创新工作室显然是一种奢求。”
“可你的科研创新一直都干有声有色,备受领导、工友赞誉。”笔者采访之前从车间主任秦武福口中得知,近三年时间,机电班仅何柱伟个人就推出创新、技改成果22项,为企业创效70余万元。
“有秘密武器,想看看吗?”何柱伟故作神秘道。
笔者跟随何柱伟来到机电班工作室,8、9平米的房间陈设一目了然,机车速度、电器、综合试验台,工具柜等占据四周,使空间显得异常狭小,但却干净整洁。笔者不禁产生疑问:机电班主要负责维修内燃机车的电器设备,兼职煤仓等电机设备维护等,工作室应该随处可见万用表、电烙铁、二极管、电阻等工具、材料和导线。
何柱伟没有正面回答笔者的疑问,而是从工具柜里、办公桌下抱出了3个大小不一的塑料箱放到试验台上。打开箱子,长短不一的导线、各式各样电工工具、电子元件等呈现在笔者的眼前。
“这就是我的秘密武器——‘家庭作坊’,麻雀虽小,但五脏俱全。”何柱伟从箱子里拿出材料和工具,一脸轻松地说,“只要坚定了创新的信念,没有条件,也要创造出条件。”
何柱伟介绍说,运销部共有5台内燃机车,电器设备里一个最小的直流接触器就价值2千元左右,3月一次辅修就需要换掉4、5个。而每次辅修,看到更换丢弃报废的接触器,都会让他的心里隐隐作痛。在他看来,班组就连最小的设备故障都不能修复,这是缺乏工作的责任心所致,更是他开始创新历程的动力所在。
“创新不是任谁想干就能成功。”何柱伟认为,机电班每天工作任务繁重,员工下班又要照顾家庭,自身技术能力的欠缺等都会成为了科研创新的“拦路虎”。这需要员工放弃更多的娱乐休闲,并获取家人的支持,花更多时间专注于专业知识的学习与累积。
每天多看一点、多学一点,创新没有捷径可循。抱着这样的想法,何柱伟添置了3个放置工具、材料的塑料箱,工作闲暇之余,凭借工作室狭小的空间开始“折腾”。《减少光电速度故障率》、《减少S1001-FC接触器故障率》、《降低机车调节的返修率》等创新项目相继孕育而生,在工友惊羡、佩服的同时,让他收获到了更多荣誉和利益,同时也具备了申报工人技师的各项条件。
“做任何事都不会一帆风顺,能把失败当成一种快乐,就会拥有无限动力。”每当创新遭遇挫折的时候,何柱伟这样激励自己。在他的影响下,班组更多的员工都积极参与到创新工作中,而让何柱伟引以为傲的“家庭作坊”早已被车间其他班组借鉴。仅今年以来,车间各班组就推出创新成果14项,每年可为企业创效近53万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