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马上注册!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注册
×
“从去年11月份到现在,整个装置才发生一次报警,这才是将现场本质安全抓到了点子上。”8月20日,独山子石化公司炼油厂安全总监陈强在点评安全生产大检查活动时,肯定了这个厂火炬班的现场安全管理。
随着近年来加工原油的硫含量持续升高,对于炼油厂各生产装置来说,不断地在经受着严重的设备腐蚀和硫化氢泄漏的考验。现场每一处隐患都是安全生产的险情,报警器的每一声报警就是对险情的预警。
“比如有时仪表坏了,或者有些隐患班组无法处理时,产生连续报警的刺耳声会一直响,不仅干扰岗位人员对别的报警的判断,还会影响班组员工的工作情绪。”瓦斯回收装置班长宁岩说。
炼油厂各生产装置都有硫化氢、可燃气、SIS工艺连锁和DSC工艺操作四种报警,报警器开始发出报警时,班组都会很警觉,立刻去现场查明原因,遇到班组无法立即处理的问题,汇报给车间处理。如果经常出现报警,有时班组就会把报警声音调小,甚至用纸将报警器的确认按钮塞住,不让报警发出。
“本着对车间员工负责,对安全生产负责,必须从严管理。”炼油厂安全总监陈强说。报警不能正常发出本身就是极大的安全隐患,炼油厂将班组这种人为干扰报警器正常报警的行为,定性为未遂性事故或班组级事故进行考核。
有报警,是因为现场存在隐患,本质上就不安全;经常报警,会使员工习惯报警声,对现场的隐患判断和处理也会麻痹大意。
“消除现场的安全隐患,才是真正的消除报警,我们从三方面入手抓现场安全隐患治理。”宁岩接着介绍说。
首先,消除报警器本身隐患。为了使现场报警“有一说一”,避免因仪表故障出现的误报、假报等“无病呻吟”,落实责任人,对接仪表维护单位进行整改,短时间不能修复的,落实好安全措施,办理报警摘除票据后将故障仪表报警短期摘除,不干扰班组对其他报警是判断。
另外,积极整改报警器“发现”的隐患。查找曾经发生过的报警记录,分析报警原因,揪出引起报警发生的隐患,落实“报警响应、跟踪整改、责任追究”的隐患闭整改环管理,将长期间断性引起报警的敞口脱液、排凝改为密闭操作,让现场报警器“失效”。
同时,先于报警发现隐患。火炬班认为,仅靠报警器发现现场隐患,不仅被动,而且整改十分困难。主动挖掘出影响安全生产的不稳定因素,让隐患暴露在报警器报警之前,而且处理萌芽隐患相对容易。开展安全生产大检查活动以来,全体员工查找出隐患260项,全部得到有效的整改落实,规范了现场安全管理。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