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上注册!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注册
×
          
          【中立】就业环境决定就业出路
                 河南 初卫平
     面对今年的“史上最难就业季”,许多大学生的就业形势并不理想,一些大学生无奈选择了去当保安、环卫工、卖猪肉的屠夫的职业。曾经做过保安的上海交大硕士张鑫表示,这是一段让他无比后悔的经历,“除了抽烟喝酒骂人之外,一无所获”。他告诉人们“千万不要盲目选择就业,否则会影响职业规划”。
    在今年就业难的诸多不利因素下,如何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和就业环境有选择地就业,尽快同用人单位签订合同,乃大学生最现实、最理想的就业方式,可是让他们感到伤心失望的是,今年就业俨然已经成为了镜中花,水中月,一代骄子怀揣着闪闪发光光的毕业证,怀着美好的愿望走进用人单位时,意在企业大展宏图之时,却令他们感到寒心的是,企业俨然已经“人满为患”,不需要那么多的优秀人才了。
    是不是企业真的不需要那么多人了,还是企业改变了用人方式?还是倒霉遇上了“史上最难就业季”呢?以笔者看法,面临“史上最难就业季”只是一个方面,但更大的程度上还是大学生们高不成低不就,试问,难道就不能选择偏远地区就业吗?虽然偏远地区路途远,条件苦,但却是接地气的前沿。有道是“宝剑锋从磨砺出,梅花香自苦寒来。”其实,到偏远地区就业,更能够砥砺人生,磨炼品质,更能够清楚地感知边疆管理的复杂性和重要性。
    先不说自身为了那一纸文凭,付出了多少努力和汗水,家庭给予了多少支持和鼓励,再想自己十年寒窗无人问,一举成名天下知,却落个企业无人要的尴尬局面,自己的文凭成了一张废纸,谁能接受这残酷的现实呢?再说,这怎么面对家乡父老,怎么面对曾经在自身身上洒下汗水的老师,如果是城市的孩子,经济情况尚可的话,父母还能养着自己,但如果自己是农村的孩子,还能每天看着让白发苍苍的父母养着自己吗?试问,这种大义不道之事谁能干的出来,看着父母期待的目光,无奈之下,为了减轻家庭的重担,自己只好委曲求全,坚决不输在起跑线上,有选择地去当一名保安,当一名环卫工,甚至去当一名屠夫,心情的落差让他们抱着混日子的想法,过一天少三晌,可是这样的就业方式,是不是在一定程度上让文凭贬值了呢?农村的孩子谁还去上学呢?
    其实在我的身边,就有很多有志之士走出了“石油庄园”,曾上过中央电视台的原河南中原油田机修十四厂厂长陈普政,面对企业职工的一片深情,千方百计为大学生寻找出路,他放下当厂长的架子,接纳了众多大学生就业,而自己却带着职工去闯外部市场,自己虽然受了罪,但却让大学生走上了工作岗位,给广大职工带来了丰厚的利润。而在厂长陈普政眼里,这就是人生的幸福和温馨之举,是真心解决职工子女最实在、最可行的措施。
     其实,国家有关部门应该有没有目的地进行招生,尽可能不要采取扩招的方式,从而尽最大限度地安排他们就业。同时,大学生应积极转移就业方式,向“苦脏累”和偏远地区迈出坚实的一步,消除“等、靠、要”的不良就业心理,发挥自己的主观能动性,不断锤炼自身的综合素质,才能在就业上越走越宽。总之,让大学生在企业中激情四射,信心饱满,在广袤的企业有用武之地,展现出自己的劳动的价值,让知识成为每个员工的共同追求,这才是满足高学历低就业的根本举措。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