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上注册!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注册
×
    面对不绝于耳的“史上最难就业季”、“考学难,就业更难”等话题,大家或许都已经听得麻木了,“硕士生不如技工”、“考什么别考博士”等话题又凸显出高学历的就业难问题。现如今,一些大学生当保安、环卫工、卖猪肉等话题一出,更是凝结了大众疑云,难道读书就是为了这么一个工作吗?“高学历低就业”难道是历练?错,这是社会发展的怪圈,严重的说是教育体制,就业体制的倒退。正常的发展不应出现这种问题。
    高学历就业难问题凸显 皇帝女儿也愁嫁
    1977年,恢复已经停止了10年的全国高等院校招生考试,以统一考试、择优录取的方式选拔人才上大学。这是一次具有转折意义的决定,它让更多的工人农民的孩子改变了命运,更重要的是为我国在新时期及其后的发展和腾飞奠定了良好的基础。由此可见,教育是重要的,不学而无进。
    在之前,高等学历是令人羡慕的标牌,是就业的优势群体。然而,随着就业市场的不断开放,毕业生供过于求的凸显,再加上自身择业观、心态、就业信息不畅通等原因,以往被用人单位争抢的研究生等高学历人才,如今就业道路不再一帆风顺,职位层次的降低,待遇水平的下降,让越来越多的研究生感到了就业压力,于是“皇帝的女儿也愁嫁”成了不少研究生的真实写照。
    来自《全国高校毕业生就业状况》的数据显示,2005年,我国考研人数首次突破百万人。自此,直到2009年,硕士生就业率连续下降。2009年至2011年,连续3年硕士生的就业率甚至不及本科生。2011年高校毕业生中,研究生就业率为86.62%,本科生为90.30%,专科生为94.10%,研究生就业率低于专科生就业率近8个百分点。各项数据均赤裸裸的打了高学历一记响亮的耳光。教育的重要性毋庸置疑,那高学历低就业又是怎样一个问题呢?
    造成就业高学历低就业问题的原因
     第一、扩招含金量下降,市场供大于求
我国研究生招生规模从1999年开始连年加大,过去数年里,增长率几乎一直维持在20%以上。从1978年到2008年,短短30年,硕士生招生的规模已经增长了30多倍,2013全国研究生入学考试,连续第四年增长超过10万人。众多的毕业生涌向人才市场,造成当前人才市场“供大于求”的大环境,从而影响就业。同时,扩招带来的是导师指导学生数量增多,造成教学质量不高,降低就业生含金量下降,也是影响就业的一大重要原因。
     第二、期望值较高,自我能力欠缺
研究生往往对就业环境、发展前景、福利待遇等期望值普遍较高,很多研究生并不急于为找到一份工作而降低自己的择业标准,这也是当前研究生就业压力的原因之一。除此之外,能力欠缺也是一个重要原因。我认识的一个企业主管表示,在实际工作中发现,他们的能力并不见得很优秀。研究生的待遇比本科生高,但如果研究生在做事中没有充分体现自身价值,宁可要一个本科生。
     第三、市场发育不健全,工作指导不到位
目前,我国研究生就业市场信息尚不充分,既缺乏全面反映全国毕业研究生的资源及就业意向、各高校专业特点及服务方向的供方信息,也缺乏全面的用人单位的需方信息。同时,一般在学校中忽视研究生就业的指导,首都师范大学就业指导中心的钱伟老师就说,由于没有好的就业指导,不少研究生就业时,给用人单位的第一印象往往还不如本科生好。
     高学历人才就业是一个需要全社会关注的系统工程,关系到国家未来的建设和发展。面对就业压力,研究生们以及我们的高校和社会该如何应对?
    高学历人才就业是一个需要全社会关注的系统工程,关系到国家未来的建设和发展。面对就业压力,高学历人才以及我们的高校和社会该如何应对?
    首先,正视市场大环境,提升自身能力
这里要说不论是高学历还是低学历都应该正视就业压力,理性看待目前的就业现实,懂得随着环境、市场的变化来改变自己,包括自己的就业观念和就业意愿,这样的人才更受企业欢迎。另外,高学历人才在校期间要注重增加见习、兼职机会,在实践中经受锻炼,增长才干提升自身的工作能力,提前做好就业准备。
    其次,拓展教师资源多元化,培养应有前瞻性
当前的高校教师情况多事留校学生,未曾接触过企业,也不了解社会的大环境,这样对于新生的指导肯定是完善的。因此,在教师的素质建设上应多对实际能力进行考核,吸纳具有社会、企业经验的老师。实践出真知,应不断完善教师资源的多元化,构建实用性人才队伍。对于学生的专业培养应该紧密结合当地实际,切记全国性扎堆培养,应根据经济、社会、科技和高等教育的发展趋势,预测未来几年社会对不同专业研究生的需求,制定科学的发展规划,及时调整、优化专业学科建设,解决研究生就业市场的供求失衡问题,从源头上杜绝人才培养的盲目性。
    最后,完善就业市场,加强指导
     对于就业问题不单单是应聘企业与求职者的事情,应该从国家端给予重视,尽快建立就业指导的无形市场,为求职者、用人单位和政府部门提供快捷、准确、全面的信息服务。除此之外,还要从教育的总体方针上着手,不要单纯的为了增加人才而扩招,更应理智的去培养,不图漂亮的数字,要从社会发展着眼。高校同样也要加强对毕业生的就业指导,引导毕业生构建正确的择业价值观念,处理好眼前利益与长远利益的关系,克服择业功利化和择业目标短期化的倾向。
     总体来说,一份耕耘就应有一份收获,教育不单单是要学历,更重要的是培养有能力的人才。社会的发展需要高素质人才,如果多出现高学历低就业那就只能说是学历与能力的不对等,或者是教育的冒进与社会发展不平衡,这是问题,需要严重关注并予以解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