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马上注册!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注册
×
小时候盼中秋,是为了吃上香甜酥脆的月饼;青年时盼中秋,是为了欣赏彩云追月的美景;壮年时盼中秋,是为了全家老少的团聚;老年时盼中秋,则是为了享受膝下缠绕的天伦之乐……
起小就喜欢中秋的明月。每当皎洁无暇的银光洒满大地,寂寞的嫦娥仙子直抒广袖翩翩起舞、吴刚捧出桂花酒香飘环宇的时候,也是我们最开心的时候。香喷喷的月饼、籽如玛瑙的石榴、辣的难受却留香唇间的美酒,成为我终生的幸福记忆。
70年代,我独自一人身居千里之外的农村插队。每日里忙忙碌碌的劳作,每餐马马虎虎的饮食,都随着月圆月缺随风飘逝;而中秋越临近,思乡、思家、思念亲人的情愫越强烈。月圆之时,也是游子最思念家人的时节。相思的涌动,牵动心潮的澎湃,引发神经的颤动,身不动而心动,伤感像秋雨一样绵绵而来。
举头望明月,天涯共此时,可惜的是,只在咫尺同相望,却难共话月圆时。半夜醒来,总是泪湿枕巾,什么亲朋好友相聚、阖家举樽赏月、红颜知己倾诉,皆为黄梁一枕。
成家之后,赏月之心剧增。月圆之夜,我会将父母亲接过来,一家老少围坐在丰盛的餐桌旁,把酒言欢,面对皓月,心情也格外的好。每当这时,父亲都会不厌其烦地给我讲着我小时候的故事,高兴时还会唱一段京剧。而母亲不止一次却又十分惋惜地对我说:“可惜你的生日是八月初一,如果是八月十五就好了。”孩子们不解,问奶奶为何?母亲笑道:“老话说,初一的娘娘十五的官。可惜你爸爸生在初一,要是生在十五,或许就当上大官了。”
其实,父母亲对我的期望值很高,他们既未奢望我成为什么“娘娘”,也没指望我当什么大官,只是希望我能平平安安,顺顺利利地当好一个工人。起码不给家人丢脸的工人。当然,这些我都做到了,这让两位老人十分欣慰。可惜的是,当孙辈们呱呱坠地,好日子越来越近的当口,老人却先后离开了我们,不能不说是老人们最大的遗憾。这除了让我感激父母的教诲之外,更让我难忘老人为我一生的辛勤付出。
后来我才知道,中秋其实是一个很累人的好日子。这倒不是忙里忙外体力消耗的累,而是失去亲人无法团圆的心累。悲痛之余,想想苏轼的“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的诗句,倒也释然。
由中秋引发的感情积淀,越发对一个成年人有着无限的吸引力。所谓“今夜月明人尽望,不知相思落谁家”的诗句经常缠绕着拖家带口的我。随着年龄的增长,回忆变成了人生最美好的东西。而每到中秋月圆之时,家人团圆之际,旁顾左右,却少了老人的唠叨声、多了孩子们的嬉闹声。
月缺月圆又一年。不知不觉,中秋佳节又到了,我知道,今年中秋夜月光会更加明亮多姿,天堂里的父母亲定会乐呵呵地观赏着人间万家灯火,静听着他们的后代们对美好生活的祝福。(滕福生)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