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马上注册!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注册
×
在企业提拔人时,经常会遇到这样的事情:大家看好的人,结果看走眼了、没有得到提拔;反而名不见经传的人,大家没有想到的人却提拔走了。
笔者不由想起了一个亲戚说起的她公司里两任老总的故事。2008年她所在的公司来了一位亲民的新老总,事必躬亲,亲民爱人,只要是有关于为员工谋福利的事情都会给办,上到中层干部,下到一线职工,只要是有求于他,不违背原则的事情,他都第一时间给处理。公司属于老公司,办公楼老化,有一次这位老总去现场视察,听员工说起水里有杂质的问题,就跟随维修工人一起寻根求源,结果一看,自来水管与下水管道都严重锈蚀,互相渗透了,他立刻联系有关部门更新了管道,让员工喝上了放心水;公司里没有正规澡堂,只有一个简陋的闲置小房暂做澡堂。这位老总挤出资金,把小房扩建、修葺一新,安装了十几个淋浴头,门口设置了“男女灯”,男的洗澡开“男灯”,女的洗澡开“女灯”,避免了“撞车”尴尬,为员工提供了便利。在公司呆了一年多,为员工谋福利的事情办了一大堆,所有的干部员工都认为他会被提拔,结果干了不到两年就被调到了很偏远的一个小单位,级别没降,待遇却有天壤之别。后来才听说这位老总的仕途非常坎坷,曾多次被贬。
另一位老总,风格迥然不同,虽然外表也非常温和,却不大给员工办事儿。但他的仕途却是一路顺风,一直被提拔和重用。
究其原因,前者没有过硬的后台,属于“草根一族”,后者与总公司领导有关系,属于“京中有人”。
就我国目前的用人状态,其实有许多“潜规则”存在。有人曾经说过这样一句话“如果有后台,就算是个草包,照样能在管理岗位上如鱼得水;如果没有关系,就算削尖了脑袋拼劲了全力也比不上前者。”笔者认为这句话说得有点“过火”,但也不全无道理。相信大家在生活中都或多或少见过这样的人,听过这样的事儿,有上进心的人更是应该也发过这样的“牢骚”。特别是在一些“小地方”,有背景有后台更是毫不遮掩,大大咧咧,平时走路都仰首挺胸,甚至有点趾高气昂,一路会引发路边闲聊老太太的茶余饭后的话题,当然贬低、讥讽的多,褒扬的少。那些话题的语气里,大都透露着一种无奈,还多多少少有些羡慕的感叹。
自古以来,“成者为王败者为寇”,中国虽然早就打破了封建社会世袭制的“桎梏”,却依然有些老观念根深蒂固,不是一朝一夕就能彻底改变的。有些富人、高官与老百姓仍然属于两个阶层、两个世界,高层们本能地维护着自己的“小圈子”,形成“保护膜”,就是所谓的“官官相护”,他们都小心翼翼地维护着这种现状,谁被提拔谁被贬低都需要他们运筹帷幄,老百姓若想贸然闯进绝非易事。当然这并不是中国用人之全部,是否被提拔,并非完全背景后台的原因,还要看人的能力、人缘等。如果你有技术,且这份技术独一无二、不可替代,谁又能阻挡得了你的仕途之旅?还有一种人,虽没有多少背景,但特别会处理人际关系,像薛宝钗一样处事八面玲珑,且天生一张巧嘴,人缘非常好,不管是高层还是老百姓都能照顾到情绪,面面俱到,笔者将这类人归结为“聪明人”,因为他们参透了处世之道,这样的人大多受欢迎,被提拔的几率也非常高。
当前,我们党越来越注重走群众路线,注重人本化管理,注重“能者上、庸者下”的用人之道。相信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发展,用人会越来越公开透明化,公平公正化,“草根”也有可能凭能力成为高官,“官n代、富n代”也有可能因为不学无术成为无名小卒,这些,应当是大势所趋,只不过是个时间问题。(侯秀峰)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