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列表 发布新帖
查看: 373|回复: 1

深圳民营实体书店的未来并不悲观

发表于 2013-9-1 15:14:41 | 查看全部 |阅读模式

马上注册!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注册

×
  “民营书店:活着还是死去?”这是一个有些沉重话题。随着网络书店和数字出版的“压迫式”冲击,近些年,大批民营书店纷纷倒闭。各种迹象似乎显示:民营实体书店进入了一种经营的困境。

  深圳,这个曾经被人称为“文化沙漠”的城市,人均购书量已连续十余年位居全国第一,书店也是深圳的一道风景。近日,本报记者分别采访了即将进军深圳的西西弗书店总经理金伟竹,和曾给深圳人留下深刻情结的学而优书店总经理陈定方,希望从这两家民营书店的经历,透视民营书店的生存现状。记者发现:民营书店的未来,并没有想象的那么悲观。

  首家西西弗书店10月开到深圳

  西西弗书店进军深圳的消息,已经传了好久,近日终于有了确切的消息:西西弗深圳东门店将于今年10月开业,面积达400多平方米;而另一家“西西弗有史以来最高版本”的西西弗深交所店,面积则近700多平方米,为深圳中心区再添一文化场所。据称,西西弗还将进驻深圳万象城,只不过一直在等待选址。

  近年来,一边常常听到民营书店关门的消息,而另一边,却传来西西弗将在深圳连开新店的消息,这种现象让人连呼“看不懂”,人们充满了疑问:“西西弗能出得起万象城的租金吗?”

  西西弗书店总经理金伟竹在接受本报记者专访时坦陈:“我们拿到的租金很低,不是一般的低。”西西弗书店的名字,来源于那个“日复一日推巨石”的希腊神话故事,在西南的重庆、贵州、成都等地已先后有16家连锁书店,名气很大,大多开在一站式购物广场(SHOPPING MALL)。金伟竹告诉记者,在实体书店总体走向衰败、死亡的大环境下,西西弗开辟了一个全新生存之路,即文化业态与商业业态的合作模式。

  西西弗在文化与商业中,找到了一个平衡点,同时注重“物理体验、商品体验、服务体验、文化平台体验”,试图打造以书店为主体、满足不同文化消费需求的生活体验馆,旨在为书友提供一个随时游逛、停泊驻足的地方。“简欧+LOFT”的风格,吸引读者在书店的流连忘返,而这种与顾客的良性互动,正是购物广场愿意舍弃高租金而换取的“附加值”。

  一站式购物广场,会选择影院、餐饮等作为配套,同样,书店也能成为其构成的一部分。正因为这种合作,西西弗才会拿到“不是一般的低”的租金,从而解决了经营书店的最大成本。金伟竹说,如今压倒民营实体书店的几座大山,除了网络书店之外,最大的成本就是房租。为何我们常常看到民营实体书店倒闭的消息,试想一家书店的房租成三倍、四倍的上涨,那么紧靠微利生存的书店,不倒掉是不可能的。

  相较传统书店“以书而书”的经营模式,西西弗书店像是上演了一场“非常勿扰”,即与一站式购物广场进行“相亲”。金伟竹说,他经常会接到商业地产递来的橄榄枝,掌握着选择的主动权,可见,民营实体书店并不像人们想象的那么悲催,或者说最终都会死掉。“我认为现在是黎明前的黑暗,我对未来抱着乐观态度。太阳还没升起来,如何说经营民营实体书店就是夕阳产业?”

  在金伟竹看来,图书的1.0时代已经过去,再抓着不放,只是自寻死路,民营实体书店势必得换个活法。在解决不了房租这个硬成本的前提下,文化与商业的“联姻”,是目前书店生存的最好方式。

  学而优书店寒冬中的转型

  因为一直秉承“尊重文化意义”的理念,1994年创办于广州的学而优书店,收获了人们的很多尊重。近20年来,学而优在最辉煌时期一度达30多家店,深圳也曾有数家分店。但近些年来,学而优也不得不面临关闭店面的窘境,在深圳的机场店、富士康店先后结业,而近日,又听闻学而优东风店(广州)停业的消息,让人不禁为这家老牌人文书店又捏了一把汗。

  8月22日,学而优书店总经理陈定方在接受本报记者专访时说,目前学而优书店总体经营状况平稳。对于东风店停业一事,陈定方表示,客观地说,东风店地理位置的条件一般,一直以来其实是车旺人不旺。自从网上书店以价格战肆掠以来,虽然销售趋于稳定,但不断上升的租金及人工成本等因素,依然让其处于亏损状态,所以关掉它其实是无奈之举。当记者提及深圳的“学而优”印迹越来越淡,是深圳放弃了学而优,还是学而优放弃了深圳时,陈定方说:“以深圳机场店和富士康店的退出案例来说,是深圳放弃了学而优。”

  民营书店陷入寒冬,陈定方认为原因很多。从世界范围来看,作为中国的地面书店,共同遭遇了没有行业规则、没有国家法律管束的商业环境带来的巨大灾难——网络书店没有任何管控的倾销。而对于民营书店来说,除了共同的遭遇外,它们没有国有新华那样,因为要改制、要卖课本等等而享受的税收优惠,也没有从每年的文化宣传基金里享受到相关政策,绝大部分书店也没有享受过文化产业的扶持、支持政策(去年杭州、上海的民营书店有享受到一定的扶持)。而且,传统的民营书店本来就大部分属于小微企业,抗风险能力弱,面对如此强悍的网络书店及猛涨的租金,还有少不了的税收,自然是每况愈下。

  陈定方认为,民营书店今后的出路除了在可能的条件下继续经营店面外,转型做阅读服务的提供商也是可行的。因为,即使书店全部死光(这也是不可能的),而阅读却是永恒的,依然要有人去服务。这几年学而优确实在关店,但其实也有开新店 ,几个月前开出的时代美术馆店效果就不错。

  不过,以后开店肯定跟以前开店有很大不同,首先,铺面提供方肯定要大幅让利甚至没有利润,于他们来说,书店就是他们的配套工程。其次,对书店来说,在以书为核心商品的同时,必须兼及其他相关的周边文化类产品。还有,必须通过各种文化沙龙、讲座等方式,将书店变为一个文化的体验场所。如此,则依然有经营的空间。

  (本专题撰文 李福莹)

深圳晚报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3-9-1 18:03:53 | 查看全部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关注公众号
QQ会员群

Copyright © 2021-2025 中企互动平台 版权所有 All Rights Reserved.

相关侵权、举报、投诉及建议等,请发 E-mail:bztdxxl@vip.sina.com

Powered by Discuz! X3.5|京ICP备10020731号-1|京公网安备 11010102001080号

关灯 在本版发帖
扫一扫添加管理员微信
返回顶部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