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上注册!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注册
×
我的一个朋友走了,永远地走了。他四十岁不到,正值华年。
赶赴出事地的路上,我对同车的人说:人不在了,宽容他的“选择”吧。
朋友因车祸而亡。车祸肯定不是他的选择,可是,又有谁知道,选择什么样的生活态度,会离不幸更近呢?
因为是朋友,写悼词的重任自然落到了我肩上。在对一幕幕往事地回想中,我这样写到:他尊老爱幼,敬重师长,具有侠义心肠,对同事生活上、工作中遇到的困难,在所不辞,热情相助,赢得了比别人更多的友情。其耿直、无私的品格值得我们永远铭记和学习……
就在朋友走的前一天,她8岁的女儿对我说:“你要是我的亲爸爸多好!”我不知道这句话意味着什么,可是现在,她的爸爸真得没了。
我担忧年幼的她,该怎样面对今后失去爸爸的生活,或者等她长大了,还记得自己曾说过让别人做亲爸爸的话,她会不会自责和内疚呢?有时孩子很无意的一句话,或许真能折射为人父母者常常忽略的生活细节,以及孩子不为人知的内心。
朋友原本是要选择新的生活的。他去世之前,曾在电话里告诉我,他们单位30个外调名额,极少有人主动报名,他则毫不犹豫地报上了,他要彻底改变眼下的一切。朋友还说,他戒酒了,早晚两头都到体育场慢跑,这时,他不无自豪地嚷道——已经坚持半个月了!
我听了很是为朋友高兴,鼓励他一定要坚持锻炼,并且我支持他走出去的决定,出去了一定有机会。
朋友虽是普通人一个,但因了热情毫爽的性格,交得不少三教九流的朋友。朋友托付他的事,他会利用比别人多的关系,常常摆得平,办得到。但正是因为这些朋友,让他付出了太多的精力、时间,甚至金钱。之于他,这些是祸还是福呢?
据说,出事那天,朋友与他同车的朋友都喝了不少的酒。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