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列表 发布新帖
查看: 284|回复: 1

鲁迅是抹黑中国的鼻祖

发表于 2013-9-6 20:38:36 | 查看全部 |阅读模式

马上注册!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注册

×
                 我是多少看过一点鲁迅先生的文章的,也多少懂一点鲁迅先生的笔法,然终久未坚持下来,故学无所几。到不是自己娘胎里带来了笨蠢,而是总感觉鲁迅先生是个抹黑中国的疯子,整天说一些别人看不明白的话,莫要仿佛着鲁迅先生,自己也进了疯人院的原故。
   (一)官员的诧异
   打开鲁迅先生的《且介亭杂文》,第一篇是《关于中国的两三件事》,“关于中国的监狱”里有这样一段话:“牛兰夫妇,作为赤化宣传者而关在南京的监狱里,也绝食了三四回了,可是什么效力也没有。这是因为他不知道中国的监狱的精神的缘故。有一位官员诧异地说过:他自己不吃,和别人有什么关系呢?岂但和仁政并无关系而已呢,省些食料,倒是于监狱有益的。某地的把戏,倘不挑选兴行场,就毫无成效了。”
   《关于中国的两三件事》,写于1934年,至今已横跨两个世纪,80个年头,然而,流去的是岁月,流不去的是官员的诧异。据《扬子晚报》消息,“8月16日晚,16岁的王丹丹与同学在江苏团氿风景区游玩,途经任公钓台时到码头边洗手,不慎落水溺亡。据观察,码头边没有任何关于水边湿滑或危险的警示。‘那里是开放式景区,不归我们管。’景区负责人说。”看着这条“人民网”发的微博,自己回复:“孩子不慎落水溺亡,作为景区负责人本应积极采取措施,‘亡羊补牢’,避免类似悲剧再次发生,然而,面对死亡却仍然用‘铁路警察,各管一段’的思维予以搪塞,实在是官僚主义害死人呀!”
   现在看来,我是愤青了一把,多余了一次,按鲁迅先生文章的话,她自己要去码头边洗手,和别人有什么关系呢?
   (二)“谣言”与“愚民”
   近来,关于“谣言”的话题很火,自己也写了一篇自觉抵制谣言的文章,发在了当地晚报上。
   其一:因为自觉人微言轻,从未敢有越雷池的妄想,故禀性难移,小心谨慎,之前没有过传谣的事情,之后恐怕也不会有吧?其二:谣言总归是骗人的,骗的了别人,还能骗的自己吗?如果谣言能够骗的了自己,那么我就造一个谣,自己和家人生活在天空里的世外桃源,那里充满了自由,充满了笑语,没有偷盗,没有抢劫,不必为衣食住行和看病发愁,不必为孩子上学就业和住房发愁,并欢迎炎黄子孙前来体验和居住。
   鲁迅先生对“谣言”也有过精彩的叙述:“其实是天下太平的,只因为有这样的‘愚民’,所以把颇好的天下,弄得乱七八糟了。”“我自始至终没有动,并未加入‘愚民’这一伙里。但这并非为了聪明,却只因为懒惰。”“中国的人民是多疑的。无论那一国人,都指这为可笑的缺点。然而怀疑并不是缺点。总是疑,而并不下断语,这才是缺点。”
   也许是受了鲁迅先生的影响吧?总有些人喜欢把“官谣”和“谣言”拿到一块说事,好象这官谣也成了谣言,这官方的数字造假才是谣言横行天下的罪魁祸首,然,谣言总归是有人要负责的,对于谣言的查和抓,非但自己拍手喝彩,还拿来教育孩子,“长大后,有人不让你说话,你就别说话,如果你的嘴解封了,说啥话也别说谣言的话。”而官谣恐怕却很难找出原凶来。偶尔我会想,如果把官谣和谣言一视同仁,我们那些纪检部门的人民公仆们该不会累坏身体吧?
   (三)抹黑中国
   曾如开篇所说,我是看过一点鲁迅先生的文章的,鲁迅先生的文章,最大特点不是难懂,而是没有一个健全的中国人。拿鲁迅先生为例,一边在抹黑中国,一边在拿政府的俸禄。按现在的话说,鲁迅先生也是一个政府人员了。吃着政府的饭,还要骂政府不好,心里不健全也就罢了,还蒙上了浓郁的阴暗。
   孔乙己、祥林嫂、阿Q、润土、人血馒头、麻木的看客,即便义气风发的年青学生刘和珍君,也早早躺在血泊里。哪里都是死一般的沉寂,没有一点的亮光,看不到一点的希望。
   让人庆幸的是,鲁迅先生终久未能赴了刘和珍君的后尘,周末可以到城外兜兜风,偶尔还能去看一场洋电影。除了懒惰的并未加入‘愚民’这一伙里,也始终未学过刘和珍君朝着子弹前进的愚蠢,鲁迅先生只是蜷缩在阁子里,做了个抹黑中国的高手。
   刚才,孩子和我约定,九点去陪他看“中国好声音”。事实上,许多时候并不在于你的声音是好声音还是坏声音,而在于是谁在听你的声音。我和孩子听声音,夸几句,唱者也难以听的见;四位评委听声音,往往能决定唱者的命运。
   也许,这正是“谣言”和“官谣”的区别,谁在抹黑中国吧?(程江河/文)
         (注:原创,非首发。)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3-9-6 20:42:14 | 查看全部
一会我也与儿子一起看好声音!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关注公众号
QQ会员群

Copyright © 2021-2025 中企互动平台 版权所有 All Rights Reserved.

相关侵权、举报、投诉及建议等,请发 E-mail:bztdxxl@vip.sina.com

Powered by Discuz! X3.5|京ICP备10020731号-1|京公网安备 11010102001080号

关灯 在本版发帖
扫一扫添加管理员微信
返回顶部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