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列表 发布新帖
查看: 774|回复: 6

[散文] 贵族范儿

发表于 2013-9-9 10:44:50 | 查看全部 |阅读模式

马上注册!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注册

×
贵族范儿

   贵族,对国人来说是一个既熟悉又陌生的字眼。作为一个特殊群体,贵族
共享着睿智的思想、儒雅的行为模式和优越的生活方式,同时,对我个人来
说,探讨贵族的起源与发展也有特殊的含义,因为我的姥姥及姥姥的娘家就
是清时的贵族。贵族,由于各国制度的不同而各有差异,那么就让我们猎奇
的眼光投向号称最有贵族范、最有绅士风度的国家大不列颠及北爱尔兰联合
王国(英国)吧
2013年4月8日,被称作“铁娘子”的英国前首相玛格丽特·撒切尔女男爵
去世,享年87岁。她的丈夫撒切尔,则在1991年获册封为从男爵。整个世界,
尤其是美国人,对英国王室和贵族很感兴趣。英国王室贵族的那些头衔代表什
么意思?


   在英国,公爵是除了国王或亲王以外一个人所能获得的最高头衔。并不是
所有受封公爵或伯爵的人都是现在的王室成员。英国有一套爵位制度,将贵族
分为不同的等级。许多贵族的头衔都是许多年前封的,但受封原因不同,有的
是因为巨额财富,有的是因为国王青睐,还有的是因为品德高尚,这些爵位代
代相传。这就是所谓的世袭爵位。例如,已故的戴安娜王妃的哥哥斯潘塞伯爵
,即是其家族爵位的第九代传人。其他贵族头衔可以因高尚品行或特殊事件而
获得。终身爵位是君主授予杰出人物的头衔,这些头衔只在有生之年有效,不
能传给后人。撒切尔夫人辞去首相时被英国女王授予终身贵族头衔。

  在过去的年代,像伊丽莎白二世这样的皇室贵族都是通过请家庭教师接受教
育,如今,精英学校是贵族们的首选。伊顿公学很受13到18岁年轻贵族们的欢
迎,查尔斯王储、威廉王子和哈里王子都毕业于该校。有了贵族,也就有了贵
族精神,骑士精神,即贵族精神。骑士精神的副产品是“英雄爱美人”。12世
纪起,一个英国妇人,在丈夫之外要有个情人,否则,就会被视为缺少魅力。
英国贵族还有几个特点是具有政治独立性、民主意识和绅士风度,谦逊、礼貌、
优雅的礼仪和成熟老练的社交技巧对贵族来说尤为重要。

  简略说完英国,回头来看看中国的贵族,先从贵族是否世袭说起。中国的贵
族也称华族,因为当时经常打仗,贵族压力大,还有就是那时只有贵族才有能
力读书,所以贵族子弟当时基本上都比平民素质要高。还有一个就是欧洲贵族
基本上是永久世袭的,被外力和制度剥夺贵族称号的可能性很小。即便国王换
了人,原先的贵族也还是贵族。中国古代的贵族,虽然也可以世袭,但是有一
个限度,一般是传了5代之后,就不再世袭,成为与平民一样的身份。即使是皇
亲,也逃脱不了这个规律。贵族永久世袭是欧洲封建制度的重要特征,它有好
处也有坏处。好处主要是能够限制王权。贵族领地内的事务由贵族自己说了算,
国王也管不到。因此,欧洲基于封建制度的贵族世袭,是一种分权,也可以看
作是早期民主的萌芽。但由于贵族永久世袭,并且在政治、军事等社会重要领
域,永远占据控制地位。社会等级森严,贫富分化严重,并难以改变,平民很
难有出头之日(戴安娜王妃就是出生在一个破落贵族之家)所以我们就能理解
,当欧洲人发现了中国的科举制度,为何会那么钟情。因为,科举制度以一种
公平的方式,使得每一个平民都获得了成功的可能。三国时期的刘备,据现代
考证,刘备的祖先应该就是中山王,是地地道道的皇亲。但是,到了刘备出生
的时候,由于传代太多,刘备早已失去了皇亲贵族的特权,主要还是靠个人奋
斗,才获得了历史上的地位。
  拉拉杂杂说了许多贵族体制的事情,再让我们回头看看中国历史上那些出身
贵族,并且由于个人魅力光彩照人,有强烈贵族范的才智之士吧。

  号称旧上海的最后一个贵族的张爱玲的一生是个传奇,即使过去半世纪,张
爱玲仍是诱惑人们释读却难解的谜,作为清朝重臣李鸿章的曾外孙女,家族的
纷繁变迁留给她的是满目苍凉;她和文豪胡兰成的缠绵透彻依旧剪不断理还乱。

  “惜秦皇汉武,略输文采,唐宗宋祖, 稍逊风骚。”这里的唐宗指的是唐
太宗李世民, 李世民的父亲李渊自称出自陇西李氏,也有现代史学家说李渊
出自赵郡李氏,无论哪种李氏,都是古代十大名门之一,同时,李渊家还是军
事集团关陇八柱国之家,公元599年,中国贵族史达到顶峰,李世民诞生,李
世民就是贵族集合的产物,他体内的血脉有李氏,独孤氏,窦氏,可能还有宇
文氏,上述四家全是当时关陇名门,而李世民的妻子也是关陇中上等的名门长
孙氏,长孙皇后的母亲是北齐皇族的后代,看到了吧,七大姑八大姨都是贵族
。李世民的历史地位不用多说,是中国历史上首屈一指的人物。

  人世间有百媚千红,我独爱爱你那一种!我站在,烈烈风中,望苍天,四方云动。
剑在手,问天下谁是英雄。拔山盖世的英雄气概;重情重义的侠义精神;生死与共
的凄美爱情--说的乃是人们心目中的盖世英雄霸王项羽。但人们也许对霸王项
羽的出身了解的不是太多。项羽出身于一个楚国贵族的家庭,但项羽生不逢时
,其家族随楚国的灭亡而败落。秦朝征服六国统一天下后,没有采取有力的政
策弥合原秦国民众与其他六国民众间的文化隔阂和冲突,遂导致了“关中”与
“关东”地区间的地域对立。六国旧贵族势力作为一种地域文化的代表符号仍
然具有影响力,在复国斗争的旗帜下,通过拥戴旧贵族,六国民众在精神上满
足了对自己传统文化的回归。贵族在当时成为地域传统文化的代表,他们的社
会号召力是显而易见的。贵族后人项羽指挥的“巨鹿之战”,是击败秦朝的决
定性战役。但随后长达四年之久的楚汉相争,汉王刘邦虽出身泗水亭长,但知
人善任,驭人有术,深得厚黑学精髓。而项羽作为贵族后代在传统道德方面的
优势反而成为一种负累,在道德败退、世风日下的社会背景下,贵族及其文化
成为一种不合时宜。故而英雄末路。

  很多爱好书法的人膜拜王羲之,王羲之文如其人,本人英俊潇洒,风流倜傥。
王羲之,东晋的贵族名士,曾举办了一场史流芳的贵族聚会,这就是至今在中
国文化史上让人津津乐道的《兰亭集序》。这次聚会包括了谢安、王献之等牛
人。曾经有句有名的诗(旧时王谢堂前燕,飞入寻常百姓家)意思是当年在王
、谢家厅堂前结窝栖宿的燕子,倒也还在,不过它们现在已飞到普通老百姓家
里去了。其中诗词中提到的“谢”,就是谢安,他是晋孝武帝的丞相。那时如
王羲之一样的贵族,不论男女都讲究风度,后人称为“魏晋风度”,就如汉代
的“汉官威仪”,服饰、动作、身姿都要讲究。贵族名士王羲之,还有个雅号
“书圣”。他极擅长楷书、行书和草书。他以天才艺术家的勇气和博大胸怀,
“兼撮众法,备成一家”,博采秦汉以来篆、隶、楷、行、草等诸体之长,融
于自己的书体之中。把书法的实用性和艺术性结合起来,创新了刚劲中正,妍
美流变的新书体,达到了书法美的极限。王羲之的书法艺术是人类的共同财富
,不仅在国内,而且在海外也受到人们的喜爱和崇拜。日本、韩国及东南亚书
家对王羲之一直是顶礼膜拜,奉若神灵。
  由此种种,贵族世家即使无法诞生英雄,也许无法诞生伟人,但是,贵族世
家可以保证个体的素质,世家子弟再差也会有所为有所不为,因为世家对教育
和个人修养的重视肯定高一些。贵族,时代的产物,在中国这个泱泱大国已经
不复存在,有怀旧情结的年轻人们眼巴巴地盯着外国王室婚礼上那些古朴的衣
饰、马车、城堡、教堂怅然若失,贵族精神更确切的说中国的贵族精神也许对
现在的浮躁社会有所启迪,宋襄公“君子不重伤”、“不擒二毛”,信守诺言、
不趁人之危,他的作为与那些泰坦尼克号沉没时仍镇定地演奏音乐的西方绅士
们何其相似,这些都是贵族精神。“士可杀不可辱”、“士为知己者死”、“
千夫诺诺,不如一士谔谔”……贵族精神也曾在“士”这一群体中得以传承。
历史最终是抹去了贵族的印记,还是留下了他们的灵魂。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3-9-9 11:09:57 | 查看全部
学习了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3-9-9 14:14:37 | 查看全部
不错嘛,学习了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3-9-9 16:56:26 | 查看全部
引用第1楼鸿雁于2013-09-09 11:09发表的  :
学习了
老师下午好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3-9-9 16:56:43 | 查看全部
引用第2楼鲁宝林于2013-09-09 14:14发表的  :
不错嘛,学习了
谢谢老师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3-9-9 22:04:35 | 查看全部
感谢海涛老师给我们上了一堂有关“贵族”的课。从总体上来看,中国是没有贵族,至少是缺少贵族的,有也只能算是“新贵”,或者“有中国特色的新贵族”,不是真正意义上的贵族。中国始终没有贵族文化,宫廷文化也只是一种文化遗产。贵族有独立的政治地位、社会等级和尊严,其次才是财产。贵族在精神和生活方式上还要足够优越,这并不能仅仅从财产的多少来衡量。正如作者所说的那样,历史最终是抹去了贵族的印记,还是留下了他们的灵魂。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3-9-10 01:10:20 | 查看全部
引用第5楼沩水云飞于2013-09-09 22:04发表的  :
感谢海涛老师给我们上了一堂有关“贵族”的课。从总体上来看,中国是没有贵族,至少是缺少贵族的,有也只能算是“新贵”,或者“有中国特色的新贵族”,不是真正意义上的贵族。中国始终没有贵族文化,宫廷文化也只是一种文化遗产。贵族有独立的政治地位、社会等级和尊严,其次才是财产。贵族在精神和生活方式上还要足够优越,这并不能仅仅从财产的多少来衡量。正如作者所说的那样,历史最终是抹去了贵族的印记,还是留下了他们的灵魂。

老师说的有道理,向老师学习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关注公众号
QQ会员群

Copyright © 2021-2025 中企互动平台 版权所有 All Rights Reserved.

相关侵权、举报、投诉及建议等,请发 E-mail:bztdxxl@vip.sina.com

Powered by Discuz! X3.5|京ICP备10020731号-1|京公网安备 11010102001080号

关灯 在本版发帖
扫一扫添加管理员微信
返回顶部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