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上注册!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注册
×
班组创新缺少“管理补位”将难以进行
蒲德贵  张明英  图文
创新工作室建设话题在“班组天地”中讨论6期,全国各地班组员工通过查找问题,解决难题,或多或少得到启发。但他们从中也悟出了一个道理:要改变生产型、加工型、维修型班组到创新型班组建设必须重视”补位”工作,否则,创新将难以进行到底。
全国各地的班组员工参与创新工作室建设大讨论,针对员工参与创新工作提出了很多新思路,谈论出很多新想法。但似乎大家都忘却了一个不容忽视的问题,谈到创新工作,总是就与科研有关,就与技术革新有关,而忽略了当今班组创新工作还在起步阶段,更应该注重的两个问题,一是管理创新补位;二是人才培养创新补位。
笔者在重庆能源集团石壕煤矿采访中发现,许多班组员工对“创新工作室”建立提出了不同意见,他们一致认为,班组要从生产型、制造型、维修型的班组转变到创新型班组中,价值补位、人才补位、管理补位、奖励补位必须走在前,想在前。
重庆能源集团石壕煤矿瓦斯检测仪器维修班负责人周启彬则认为,“班组创新工作要达到立竿见影效果,仅凭大家在一起讨论一番,说说而也很简单;但在实际工作中,员工素质差、自我管理差、团队凝聚力差,最终会制约创新工作在班组中的推广。
据了解,在现行的生产型、制造型、维修型班组中,尤其是在生产型、制造型班组,员工重视的是安全与效益,对创新工作根本不感兴趣;在维修班组中,有创新工作影子存在,但起色不大,因为维修工的地位低下,在每一个行业中不是第一职业,而被当成了第二职业——服务业对待,加之收入分配与生产一线第一职业员工有着本职区别,收入至少与第一职业减少10~30%。
面对这样的尴尬,班组员工要从生产型、制造型、维修型班组迈进创新工作班组建设中,没有创新人才培养补位,没有奖励制度保障补位,必定会成为短期效应,将阻碍创新工作在班组中的进一步开展。
5年来,重庆能源集团石壕煤矿在加大”班组创新工作室“建设中,除了采取“管理补位、人才补位、价值补位、奖励补位”的“四补位”手段外,还从维修班组中去找突破点,带动生产班组加入到创新工作建设中,实施了科技科领头,科技班组熔炼团队的管理办法,同时,每年拿出300万科技基金,投入到班组技术革新、QC质量管理成果发布、提合理化建议等活动中,以人才培养为手段,提升创新管理为目标,促使了维修班组带动生产班组在创新工作的深入开展,培养了100多名创新人才。
在班组创新工作中,重庆能源集团石壕煤矿电机车蓄电池维修班10多名员工,尽管他们从事的是修修补补工作,如何实现班组创新工作有效果?班长余生荣有自己的打算,“电池维修有多大创新,在我看是没有办法去实现的。唯一可以实现的就是环保上如何做到创新管理,对换下来的铅酸电池的铅板、箱体进行再利用,不让报废电池乱扔乱弃污染环境,其实,我们做得就是‘管理补位’创新工作。”
“比如,电器维修班组,要说搞创新,很多设备的技术缺陷都值得我们去改进,为什么班组员工不愿意去做,其根本原因是,30年改革开放,维修工只学会了一招,当‘换件工’,‘换’比‘修’快,最终纵容了维修工不学技术,不去搞创新。”机修车间维修工王月柱很无奈地说。
总之,班组要在创新工作中有作为,员工要在创新工作中有用武之地,创新工作进班组必须抓好人才培养‘教育补位’是关键,提升班组创新‘管理补位’是重点,落实“奖励补位”是根本,创新工作建设在班组中才能生根开花。
重庆能源集团松藻公司召开现场会推广石壕矿中压注水抽采瓦斯技术.jpg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