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列表 发布新帖
查看: 687|回复: 0

[七嘴八舌] 独居老人缘何半夜报警“家里有炸弹”?

发表于 2013-9-11 15:04:27 | 查看全部 |阅读模式

马上注册!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注册

×
  
  独居老人缘何半夜报警“家里有炸弹”?
  
  前晚11点多钟,家住南京中山北路348号的吴老太报110称,家里有灯的地方都被人放了炸弹。民警接警后到场发现,炸弹子虚乌有。原来,老太太因独居孤单,报警只是想和民警说说话。(《扬子晚报》9月10日)
  数月前,扬子晚报也曾报道过一位独孤老人夜里睡不着,总拿一根竹竿敲敲打打发出声音来打发无聊。类似“离谱”的社会新闻,背后却是略带沉重的养老话题。独居老人半夜报警“家里有炸弹”,只因独居孤单无人说话,这虽然是新闻,但却是社会事实,我们应该深层次反思,是什么原因导致出现独居老人半夜报警“家里有炸弹”?是新闻中老太太的性格有问题?还是我们的养老体制有很多值得商榷的地方。
  “老吾老以及人之老”,随着人口老龄化进程加快,老年人养老、医疗等方面的问题日益突出,家庭养老遇到了前所未有的困难和挑战,社会养老和医疗也亟待加强和完善。敬老养老观念日益淡化。由于家庭结构的变化,小型化、独生子女家庭越来越多,外出打工、经商的青壮年日趋增多。他们有的滋长了金钱至上的腐朽思想,把老人当做“包袱”;有的“爱小不敬老”,不愿和老年人生活在一起,甚至疏远、冷漠、歧视老年人。家庭养老功能逐渐弱化。生育率下降、子女减少和居住方式的代际分离使得子女对老年父母的照料产生了许多困难。子女多意味着老年人有较多的支持来源,独生子女则使得家庭的养老功能弱化,家庭养老压力增大。
  目前,政府有关部门已经在不断完善养老服务,尤其作为养老体系基础的“居家养老服务”,但有一点不能忽视的是,目前为老人提供的服务绝大部分只限于白天。对于那些独居老人而言,越是夜深人静的时候,越会感到孤独。70岁左右的吴老太和那位夜里用竹竿敲打发声的独居老人,他们的“无聊行为”让居家养老的服务“盲区”暴露无遗。尽管有110的“临时补位”,但这种出自内心的孤寂更多是需要精神层面的慰藉。而恰恰这个层面的服务最容易受到人力资源的限制——此前政府购买的养老服务也多局限于80岁以上的高龄特困独居老人。问题摆在那里,如何解决?
  养老已引起社会广泛关注,去年《桃姐》和《飞越老人院》两部电影热播,养老话题再次引起关注。随着“养儿防老”和“居家养老”的传统养老模式受到猛烈冲击,社会化养老服务逐渐从一种特殊性需求向普遍性需求转变。然而,不论是养老金的资金缺口和覆盖面不够,还是养老机构床位紧张、护理人员短缺,都说明社会化养老“力不从心”。《老年人权益保障法》第三章就用了19条条款规定了政府和社会赡养老人的责任与义务。也就是说,在赡养老人特别是高龄老人这个问题上,政府和社会不能当“甩手掌柜”。笔者认为,政府应尽快建立一套社会化的养老服务体系,增加对老龄化产业的投入,使之制度化、规模化、普及化;作为子女或者政府组织,我们应更多地关心生育和养育我们的老人,在他们体弱多病,需要关爱时出一份力,尽一份心,不能再出现“独居老人半夜报警家里有炸弹”现象,这是社养老和福利体制的尴尬。
  人间重晚晴,老人的境况如何,是衡量一个社会文明程度的尺度。多为老人办实事,让老人多一点“晚晴”。关爱优待老人并不只是嘴上的口号纸上的标语,多为老人办实事,解决他们生活起居中碰到的困难,才是本质意义上的关爱。(摘自网络)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关注公众号
QQ会员群

Copyright © 2021-2025 中企互动平台 版权所有 All Rights Reserved.

相关侵权、举报、投诉及建议等,请发 E-mail:bztdxxl@vip.sina.com

Powered by Discuz! X3.5|京ICP备10020731号-1|京公网安备 11010102001080号

关灯 在本版发帖
扫一扫添加管理员微信
返回顶部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