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上注册!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注册
×
   为什么班组创新工作室在许多企业普及不起来?如果把职工的创新能力,企业的创新氛围,领导的重视程度全部忽略不计,那么还有一个重要因素就是,许多企业高管把创新工作室看得太高档了。他们认为,只有在全国叫得响的劳模、顶尖的蓝领精英才配得上创新工作室,自己企业没有这号人物,建了也是白搭,就索性不建创新工作室了。难道事情真是如此?
                               改变习惯性创新模式,重新认识班组创新工作室
                                     重庆能源集团松藻矿山机械厂  张建
   班组天地以“寻找班组创新工作室”为主题已连续报道六期,从反馈的情况来看,有的企业已经开始着手创建自己的班组创新工作室。比如,河南油田水电厂通过“班组天地”对班组创新工作室的系列报道,在职工中引起了热烈反响。他们利用各级领导基层调研、跟班作业、意见征集等机会积极反映,终于有望建成首个班组创新工作室。但也有一些企业高管由于对创新工作室认识上的不清楚、不到位,思想意识上的偏差,导致班组创新工作落实不到行动中,停留在嘴上,光说不练。
   9月7日晚8时,来自全国各行业的45位班组职工齐聚班组天地网站聊天室,大家针对班组创新工作室为何普及不起来展开讨论。有网友提出,许多企业高管把创新工作室看得太高档了,总认为班组创新工作室的领头人应该是在全国叫得响的劳模,或者技术十分过硬的蓝领精英,自己企业没有这号人物,就索性不建创新工作室了。
   不得不说这种现象在很多企业都普遍存在,这也是阻碍班组创新工作室普及困难的原因之一。但还有一个原因也许被大多数人忽视,那就是,在国有企业体制机制条件下,很多企业已经习惯于沿袭过去的创新模式,比如,QC、合理化建议、五小活动等,这些创新模式在国有企业走过了几十年,根基深、底子厚、群众基础好。由于创新工作室是新生事物,这对于那些思想守旧、固步自封的企业管理者来说难以接受。甚至有些管理者认为,工人能搞什么发明创造哟!把自己的份内事情做好,最多搞点小改小革就很不错了,科技攻关有技术人员就够了。
   这种认识上的误区在许多企业管理者中普遍存在,从而导致班组创新工作室的创建活动难上加难。我们国家为什么创新能力与发达国家还有很大差距,从某种程度上说,这跟我们许多企业不重视班组的创新工作,不支持和鼓励职工创新,导致企业创新乏力有很大的关联。企业管理者一定要相信我们广大职工群众有智慧、有能力搞创新,我们只需要一个合适的载体和平台。只要在班组建立创新工作室,就一定会有职工想创新、做创新并出成果。
   相信大家知道9月11日,在大连召开的夏季达沃斯论坛,此次论坛不但吸引了世界目光,重要的是,这次年会的主题是“创新,势在必行”。请看看,全世界都在讲创新,并且势在必行,难道我们企业管理者还要因循守旧的抱着以前的模式不变。创新,就需要有破旧立新的勇气,把那些不合时宜和时代发展的旧事物卸除,把有利于企业发展的新鲜事物引进来。看过由工人日报记者采写的“走进山东电力班组创新工作室”这两篇文章就会发现,该公司通过创建普及班组的创新工作室,不但让每位职工都有创新这股劲儿,让职工找到了工作的价值和意义,并做到了企业领导与班组职工在工作与感情上的无缝对接。这说明了啥?说明了班组创新工作室不但有利于职工成长与发展,同时也对企业的经营发展百利而无一害。
   另外值得一提的是,山东电力公司所有创新工作室的领头人没几个是全国叫得响的名人,除高森创新工作室外,大多不过是班组里的班组长和技术骨干。从只有初中文化的李铁夫“铁师傅创新工作室”到“红石榴创新工作室”的王建军,他们都是普普通通的工人,并不是一些企业高管想像中的全国劳模和蓝领精英。由此我们想一想,创建班组创新工作室也势在必行,这正契合今年夏节达沃斯年会的主题,但前提是,企业管理者必须改变习惯性创新模式,跳出旧框框,革故鼎新,并重新认识班组创新工作室的价值和意义,只有这样,班组创新工作室才能在全国各行业班组普及起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