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列表 发布新帖
查看: 584|回复: 0

[散文 随笔 杂文] 李文化:时代风潮中的电影传奇

发表于 2013-9-12 21:06:59 | 查看全部 |阅读模式

马上注册!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注册

×
    李文化是北影厂的著名导演,他这一辈子所拍的电影,都紧扣时代脉搏;他的电影人生,就是一部新中国电影的发展史,折射出中国政坛几十年的风云变化。
    1976年元旦这天,北京电影制片厂摄制的彩色故事影片《决裂》上演了。这是一部在当年给人留下深刻印象的电影,很多人还记得那场戏,马尾巴的功能。这个经典桥段讲的是电影中的中间人物,知识分子孙教授在给学生授课过程中不谈实际问题,而大讲特讲马尾巴的功能。电影《决裂》片段:“前几天我给大家讲了马的呼吸系统,马的消化系统,和马的骨骼特征。今天我要给大家讲一讲马尾巴的功能。”这场戏颇具喜剧色彩,讽刺的是所谓资产阶级教育思想繁琐和不切实际,马尾巴有多大功能还值得这么大书特书。不过在嬉笑怒骂之下,却隐含了一层浓厚的政治含义,那就是是为民办学,还是为培养脱离人民大众的知识精英办学。
    电影《决裂》拍摄于1975年,故事讲述了1958年大跨进时期,江西共产广义劳动大学生大创建过程,以及在此过程中正副校长龙国正和曹仲和之间围绕教学思想展开的激烈斗争。1977年10月的一天,江西日报发表评论文章指出影片《决裂》是阴谋电影。
    1975年,李文化听说有个剧本叫《决裂》,到北影厂来投稿,厂领导汪洋看上了,觉得不错,给了好几个导演,其中也给了头牌导演张水华,他们都不看,都不肯接。这就涉及到了1975年搞整顿政治背景。1975年1月份是召开了了四届人大,1月份以后毛主席当时提出来把国民经济搞上去。主要是靠邓小平来实行。邓小平从2月份开始,搞了全面整顿工作,涉及到各个领域。包括文艺方面,当时出现了电影《海霞》和《创》业,1975年1月故事片《创业》与《海霞》没有通过文化部的审查,主创人员受到批判甚至失去人身自由,有人说这些就是造成《决裂》无人敢接的直接原因。
    要说李文化主动请缨导演《决裂》其中还有一段故事。故事还要从1964年讲起,1964年文艺界搞文艺整风,当时中宣部决定批判两部影片,一部是《早春二月》,另一部是《北国江南》。江青当时对《早春二月》的内容,恨之入骨,但对摄影却极其赞赏。非常喜欢这部影片的画面拍摄。于是江青决定亲自接见影片的摄影师李文化。江青见到李文化时说:“你过去拍的《早春二月》拍的不错,不过你拍的是资产阶级的小桥流水,以后你要拍无产阶级的大江东去。”1968年李文化担任摄影的样板戏芭蕾舞剧《红色娘子军》通过审查,江青比较满意。1972年她再次对李文化委以重任,拍摄京剧《海港》。而这次江青是在广州审查了这部戏的样片。放映室由于好几年没放过电影,结果《海港》放映时画面受到影响,江青对李文化极为不满,冷落了李文化。
    1973年,李文化执导了一部惊险故事片《侦察兵》,这也是他的导演处女作。江青很快调看了这部影片,看完影片后,她痛斥李文化的导演水平是鸭鸭乌。她责令李文化写了检查,并刊登在了人民日报上。倔强的李文化下决心一定要拍一部好片子。一年之后,剧本《决裂》出现在李文化的面前。李文化连夜看完了剧本。第二天一大早他就兴冲冲的找到了厂领导汪洋:“汪洋同志,我看了,我觉得很新鲜很不错,我想要,我想导这部片子。”“好,那就把这个剧本给你导了。”1975年初夏,李文化率领《决裂》剧本创作组出发了,不过此行的目的地不是江本共大,而是辽宁。李文化他们去的是朝阳农学院,这是当时辽宁革委会主任毛远新亲自主抓的样板学校,因为实行开门办学,1974年被评了全国教育革命的典型。他们认为大学就是大家都来学,学完毕业之后要社来社去,厂来厂去,哪来哪去。而在此前的1973年毛远新又刚刚树立了一个反源流的白卷先生张铁生,北影厂的领导希望这些能给电影决裂的创作带来现实的灵感。而据说这些建议,是当时清华大学革委会主任迟群提出来的。
    1974年,北京电影制片厂希望扩大故事片的生产,派编辑梁燕去江西九江,挖掘故事片的题材,一次偶然的机会,认识了江西作家胡春潮
同时也发现了电影剧本《决裂》。
    影片《决裂》讲述了江西某地共产主义劳动大学松山分校的创业故事,在现实生活中,松山分校的原型是江西共产主义劳动大学吉安和莲花两所分校。江西共大创办于1958年8月1日,校长邵式平,汪东兴。创办初衷,是为了解决解放初期教育的普及,所以很快在江西的各地山区建立了江西共大分校。在江西共大成立三周年的时候,汪东兴提议请毛主席为江西共大建校三周年纪念,题词鼓励。毛泽东当即答应:“这是一件大事,我要写几个字庆祝他们。”抑制不住兴奋的毛泽东,当晚(7月30 日)亲自提笔,给江西共大,写了一封贺信,有关内容如下:“同志们:你们的事业,我是完全赞成的......”由于有了毛主席的支持,1974年胡春潮在《我们山上的大学生》和《万代红》两个作品的基础上创作出了电影剧本。这个剧本就是1975年李文化主动请缨时接下的剧本《决裂》,1975年7月初,李文化与剧本的创作组成员从辽宁南下,来到江西吉安与先行赶赴到这里的摄制组汇合,很快,电影《决裂》正式开拍。李文化认为《决裂》剧本的交白卷这场戏,与张铁生交白卷的性质不同,张铁生是答不上来,而剧中的大学生们是没答,是为人民服务去了,两回事。
   1974年国务院文化部召开了全国故事片生产创作座谈会,会议强调故事片创作要深刻反映现实生活中的阶级斗争和路线斗争,虽然过去了一年时间,远在江西的摄制组还是接到了来自北京指示,加强路线斗争,要向两条路线斗争这方面靠。原来剧本只是办学之争,这个学校应该怎么办,虽然也有些政治交锋,但没有提高到路线斗争这种很鲜明的层次上来。
    在毛泽东的支持下,邓小平全面整顿工作初见成效。不久,邓小平又提出实施外线作战,展开对文教领域的整顿工作。正当摄制组左右为难之时,厂方再次接到迟群和谢静宜的指示,影片要突出表现两条路线斗争的重要性,要把批走资派的内容加进去。后来,把曹仲和最后幡然醒悟的背景去掉了,一个资产阶级代表人物,听了毛主席的信就转变了,没那么简单。给“四人帮”打倒走资派树立了形象基础。在那个“再批走资派”的1975年,电影不仅强调突出“办学方向”之争的戏剧矛盾,还宣传了知识分子无用的反智思潮,完全符合文化大革命那种否定文化,否定知识和知识分子的主流意识形态。
    1976年元旦,《决裂》在全国公映。一时间,《决裂》成为各大报刊竞相报告的新闻。按照惯例,《决裂》受到江的大加赞赏,李文化一定肯定获得被接见的礼遇,但电影样片审查都过了快两个月了,还没有受到接见的迹象。正在李文化纳闷的时候,他却接到厂里一个通知,让他担任新片《反击》的导演。1976年1月下旬,毛泽东提名华国锋出任国务院代总理,这就给了做总理梦的张春桥不小的打击。他找到江青,希望搞一个与走资派斗争的电影,以壮声威。这部电影就是李担任导演的《反击》。1976年5月,李文化担任电影《反击》的导演,9月中旬拍摄完成。然而,这部电影刚刚拍摄完成还没来得及公映,“四人帮”就倒台了。李文化当时的直觉就是导演这部电影犯了错误。由于执导了《决裂》与《反击》这两部电影,北京电影制片厂成立了李文化专案组。对他的教育批判持续了两年半的时间。
    1979年3月21日,有人建议李文化给当时的中宣部长胡耀邦写封信。李文化连夜给胡耀邦写了封信。胡耀邦看完信后,说拍《反击》应该是领导负责,李文化是导演,是执行者,让他安心。得到消息的那一刻,李文化失声痛哭。1978年6月9日,文化部系统召开揭批四人帮罪行大会,文化部副部长王阑西发表讲话,《反击》等五部影片为阴谋电影,而《决裂》不在其列。据说可能是因为“730”指示是毛主席的指示,那时还是“两个凡是”时代,所以就没有被划入阴谋电影当中。导演李文化一直到1978年拍摄反“四人帮”的电影《泪痕》,并获得了第三届电影百花奖故事片奖以及文化部1979年优秀影片奖两项殊荣。李文化才得以解脱。后来,李文化又相继导演了多部脍炙人口的历史题材影片、武打片、枪战片。包括《金镖黄天霸》、《无敌鸳鸯腿》、《索命逍遥楼》、《黑雪》、《血泪情仇》、《混世魔王程咬金》等等。此时李文化的电影似乎有意识的与现实和政治疏远。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关注公众号
QQ会员群

Copyright © 2021-2025 中企互动平台 版权所有 All Rights Reserved.

相关侵权、举报、投诉及建议等,请发 E-mail:bztdxxl@vip.sina.com

Powered by Discuz! X3.5|京ICP备10020731号-1|京公网安备 11010102001080号

关灯 在本版发帖
扫一扫添加管理员微信
返回顶部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