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34下一页
返回列表 发布新帖
查看: 1378|回复: 34

【反方】既然是“同工同酬”,就应该真正平等

发表于 2013-9-11 15:19:10 | 查看全部 |阅读模式

马上注册!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注册

×
        劳动不分贵贱,不管是体力劳动,还是脑力劳动,都是人们靠自己的双手创造财富的正确途径,然而在现实工作中,由于企事业单位用工的不同,导致了很多不公平的劳动待遇。
        目前劳务派遣职工在企业大量存在,尤其是煤矿、冶金、建筑等艰苦行业中数量接近、甚至超过了正式职工。人社部负责人日前明确表示,劳务派遣职工同工同酬权利不包括福利和社保,人社部和总工会曾希望包括,但因其他部门和部分央企的强烈反对,而定位为不包括福利和社会保险。对此,有人认为没有福利、社保的同工同酬有失公平,成了“空头支票”;当然也有企业叫苦,一家央企集团算账称,其当年全行业利润是300多亿元,如把其劳务派遣职工都实行完全意义上的同工同酬,保险和福利就会吃掉近260亿元,企业承担不起。
        笔者认为这种做法对企业员工是不公平的,既然说是同工同酬就应该公平对待。同工同酬也就是劳动者付出的劳动得到相应的报酬,而“报酬”二字在词典的解释中就包括有括福利和保险!从这一点可以看出,企业对劳务派遣工的待遇存在明显的不公平性。
        作为企业来讲,追求利益最大化是正确的,但是利益不应该从克扣员工的福利和保险中出来,而是通过不断创新管理理念、开拓企业生产经营的路子等方面来入手,企业也应该清醒地认识到,任何时候员工(包括劳务派遣工)都是最为关键的生产力,俗话说“家和万事兴”,企业如果公平地对待正式职工和劳务派遣工,就会加强员工之间的团结协作。笔者单位也在生产忙季雇用过临时用工人员,有一次在给职工们发放保温壶时给临时用工人员也进行了发放,获得了他们的满口称赞,说是在其他单位都享受不到这样的待遇,因而在工作中更加卖力和用心了,此举给单位的启示是,福利虽然小但可以暖人心。由此可见,企业只有对所有的员工一视同仁,使大家紧紧团结在一起才能为企业的发展拓宽道路。
        中国有句古话:“不患寡而患不均”,用在企业员工的待遇中也就是说不怕工资发的少,就怕待遇不公平。在同一个企业中干着同样的工作,正式员工和劳务派遣工待遇如若明显不同则会引起较大矛盾,有时候小小的福利则成为引发企业内部不稳定的导火索,这样做是得不偿失的。尤其在保险方面,企业更应该给员工缴纳,这对企业和员工都是非常有利的,比如工伤保险,一旦员工发生工伤事故,已经办理了工伤保险的企业则会规避风险,节省许多不必要的开支,也给了员工一份保障,这是一件双赢的事情。
        因此希望有关部门重新审视“同工同酬”的界定,不能因为个别部门、企业的反对而曲解“同工同酬”,也不能用增加企业成本而进行搪塞,难道正式职工享受福利就不会给企业增加成本了吗?所以说,没有保险和福利就不能称为“同工同酬”。企业也应该给劳务派遣员工和正式员工同样的待遇,做到真正的“同工同酬”,给员工公平敞亮的前程也就是给企业创造了更加宽阔的发展空间。(蒲永燕)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3-9-11 15:21:50 | 查看全部
请各位老师拍砖头了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3-9-11 16:10:18 | 查看全部
既然是“同工同酬”,就应该真正平等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3-9-11 16:29:13 | 查看全部

回 2楼(李晓波) 的帖子

感谢李老师前来指导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3-9-11 16:49:09 | 查看全部
原来是蒲老师的大作呵!是的,用工平等,这是人类的大同。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3-9-11 16:53:31 | 查看全部

回 4楼(阿宏) 的帖子

感谢沈老师前来指导,我们共同学习提高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3-9-11 16:59:48 | 查看全部
认真学习老师的大作,观点明确,逻辑清楚,可谓一针见血啊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3-9-11 18:12:34 | 查看全部
有呼吁,还希望有落实。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3-9-11 18:30:55 | 查看全部
理想很美好,现实很残酷。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3-9-11 19:24:00 | 查看全部
欢迎蒲永燕老师参加本期事评!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关注公众号
QQ会员群

Copyright © 2021-2025 中企互动平台 版权所有 All Rights Reserved.

相关侵权、举报、投诉及建议等,请发 E-mail:bztdxxl@vip.sina.com

Powered by Discuz! X3.5|京ICP备10020731号-1|京公网安备 11010102001080号

关灯 在本版发帖
扫一扫添加管理员微信
返回顶部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