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下一页
返回列表 发布新帖
查看: 762|回复: 13

【正方】同工同酬企业尚无法承受之重

发表于 2013-9-13 21:54:46 | 查看全部 |阅读模式

马上注册!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注册

×
同工同酬企业尚无法承受之重

        目前劳务派遣职工在企业大量存在,尤其是煤矿、冶金、建筑等艰苦行业中数量接近、甚至超过了正式职工。人社部负责人日前明确表示,劳务派遣职工同工同酬权利不包括福利和社保。
        这是现阶段明智而正确的选择,正如一家央企的账单:当年全行业利润是300多亿元,如把其劳务派遣职工都实行完全意义上的同工同酬,保险和福利就会吃掉近260亿元,企业根本承担不起。
        我们知道无论什么政策的制定和实施都不能离开中国的国情,30多年的改革开放给我们的国家和人民带来了文明进步和繁荣富裕,这些令人欣喜的变化取得,很重要的一点就是在不同阶段、不同时期制定和出台了符合国情和生产力发展水平的政策。否则,超越现实发展阶段的愿望,再好也只能是空中楼阁。同样,如今在“稳增长、调结构、促改革”的大背景之下出台的同工同酬政策,必然也要和社会经济水平、企业发展现状相适应。因此,我们必须理性地分析和看对同工同酬,尽管完全意义上的同工同酬看起来很好,而且从道义和法理上都无可挑剔,但其超越了现实发展阶段,不可能一步到位,必须要分阶段、分步骤地去实现。
        人社部之所以明确表示:“劳务派遣职工同工同酬权利不包括福利和社保”。这一政策正是现阶段从实际出发的明智之举,是对劳动者的关心,也是对企业的负责,而且有利于我国经济的健康稳定发展。
        我们知道,一项好的政策,关键在于能够落实,落实就要有目标、有过程、分步骤,不可能一蹴而就。毫无疑问,完全意义上的同工同酬是企业努力的方向,也是社会发展的趋势,但是现阶段我国生产力发展水平和企业生产经营的能力还不能达到全面实现同工同酬的阶段,正如我国改革开放提出的“共同富裕是社会主义的本质规定和奋斗目标,实现前提是解放和发展生产力,为实现共同富裕创造雄厚的物质基础”。所以说实现真正意义上的同工同酬,还需要多方的不懈努力,尤其是要在提高生产力水平上下真功夫。一是国家在企业实现增长方式转变和创新发展的过程中要给予更大的政策支持和资金帮扶,同时要适当调整企业养老金等社会保险的缴纳比例,我国企业社保名义缴费率在全球173个国家或地区中位列13,有降低的空间。二是企业要加大创新发展的脚步,不断提高劳动生产率,增加企业的经济实力,为全面执行同工同酬储备财力。
        同工同酬不是梦,需要脚踏实地一步一步走,只要向前走,梦想就会成为现实。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3-9-13 22:12:28 | 查看全部
新平老师参加事评,呱唧一个!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3-9-13 22:14:31 | 查看全部
新平老师参加正方,这样一来我们探讨的话题就更有意思了。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3-9-13 22:18:00 | 查看全部
新平老师的观点更理性一些。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3-9-13 22:18:13 | 查看全部
拜读学习了!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3-9-13 22:19:06 | 查看全部

回 1楼(为生歌唱) 的帖子

谢谢!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3-9-13 22:22:35 | 查看全部
完全意义上的同工同酬是企业努力的方向,也是社会发展的趋势,但是现阶段我国生产力发展水平和企业生产经营的能力还不能达到全面实现同工同酬的阶段,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3-9-14 00:35:12 | 查看全部

回 6楼(邢承木) 的帖子

谢谢!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3-9-14 07:38:50 | 查看全部
又是一个新的角度,不无道理呀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3-9-14 08:39:12 | 查看全部
今天再来支持!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关注公众号
QQ会员群

Copyright © 2021-2025 中企互动平台 版权所有 All Rights Reserved.

相关侵权、举报、投诉及建议等,请发 E-mail:bztdxxl@vip.sina.com

Powered by Discuz! X3.5|京ICP备10020731号-1|京公网安备 11010102001080号

关灯 在本版发帖
扫一扫添加管理员微信
返回顶部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