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列表 发布新帖
查看: 504|回复: 2

矿山好“师傅”

发表于 2013-9-18 11:15:25 | 查看全部 |阅读模式

马上注册!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注册

×
矿山好“师傅”
在城郊煤矿,有这样一个群体,虽然他们从事的不是人民教师这个职业,但是却默默工无闻,孜孜不倦,向身边的人灌输知识,甘愿付出却不图回报。近日,笔者采访了这些师傅们。
“严”师傅—顾威龙
身材健硕的顾威龙是城郊煤矿综采三队的队长,不善言辞的顾队长虽然话不多但却字字有声。不管是队里新分的工人还是大学生都怀着三分敬畏。
当笔者问到跟顾队长签订导师带徒合同的2011届大学生吕玉如何形容这位“师傅”时,吕玉用了‘又恨又爱’一词,接着他跟笔者介绍,光是入井时间考核这一条,顾师傅就要求我们要比职工来的早、回去的晚,每月的21个下井指标也不能拖到月底。起初,我们都不理解,刚来的大学生又必要这样嘛,几个月下来,现场知识了解的多了,技术措施也知道怎么写了,这才明白了师傅的用意。
原来,针对近两年来区队实习生较多、现场经验缺失、工作思路不够清晰,思想状态不稳定的实际情况,顾师傅采取“N+1”学习、轮岗体验、分担责任等办法,促进这些大学生能够迅速成长成才。
“只有让他们多到现场、多感受职工思维,才能在编制措施的过程中起到实效。”关于对徒弟的严厉,顾威龙这样说。
“牛”师傅—李雷
说李雷师傅“牛”是因为他是集团公司首届采掘电钳工技术比武的“状元”,也是集团公司首个“首席员工”。今年,他的徒弟姬忠鹏第一次参加永煤公司的电工技术比武,就从众多选手中脱颖而出,取得第五名的好成绩。
当机修厂领导让李师傅与90后的姬忠鹏签订了导师带徒协议时候,如何转变角色,从一名只会自己做得好的“选手”成长为一名带好徒弟的“教练”成了摆在李雷面前的新课题。
徒弟姬忠鹏理论功底较扎实、学习能力强,但是由于刚上班,动手能力成了一块“硬伤”。参加技术比武前的三个月,为了能够让徒弟取得好名次,李雷义无反顾地当起了“陪练”,每天下班后加班三小时成了雷打不动的习惯。徒弟有不熟悉的操作工艺,李雷就不厌其烦的亲自示范做一遍、手把手的教一遍、看着徒弟做一遍。故障排除环节需要有扎实的理论功底,翻书本、查图纸、找案例就成了师徒二人每天的必修课。在车间经常能看到两人在用粉笔在地上画流程图的现象。
师傅用心教,徒弟也争气,不仅获得了荣誉,而且顺利留转为了一名企业合同工。谈起师傅,姬忠鹏不禁竖起了大拇指:“要不是师傅手把手的带我,也不会有我今天这样的好成绩。师傅,你真牛!”
“巧”师傅—张瑞斌
张瑞斌是城郊煤矿机电一队主井维修钳工班长,面对庞大的金属设备,张师傅总能用最快的时间将故障排除,业余时间还是个太极好手,是机电一队出了名的能工“巧”匠,面对负责维护矿井生产运输的咽喉部位的主井提升系统。张瑞斌深知,要想保证提升运输不受影响,紧靠自己的能力远远不够,必须带出来几个技术过硬的徒弟,“班组课堂”则成了张瑞斌带徒弟的保留节目。
张瑞斌说:“检验带徒弟技术是否合格的标准很简单,岗位工就看会不会操作,检修工就看能不能处理问题。”然而由于主井提升运输的特殊性,除了正常检修之外,中、夜班的设备运转就成了整个主井提升系统的“死角盲区”,为了确保设备做到零影响,张瑞斌总结了一套“小班保运转、大班保检修”的“双保”措施。
张师傅每次遇到新的故障,总是先把配件进行整体更换,用最快的速度保证设备运转,第二天再召集所有值班人员聚集到一起,利用班组课堂的时间,将设备的工作原理、容易出现的故障机排除方法进行现场演示,同时将故障的原因、处理流程等信息记录在班组门口的小黑板上。通过这种以问题为师的传授方法,真正将班组员工培养成了人人能够处理故障,个个都能独当一面的行家里手。
(王诚)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3-9-22 12:38:00 | 查看全部
该文章不适合在班组摄影通道投稿哦。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3-9-25 14:37:46 | 查看全部
未见图片,请作其它分类。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关注公众号
QQ会员群

Copyright © 2021-2025 中企互动平台 版权所有 All Rights Reserved.

相关侵权、举报、投诉及建议等,请发 E-mail:bztdxxl@vip.sina.com

Powered by Discuz! X3.5|京ICP备10020731号-1|京公网安备 11010102001080号

关灯 在本版发帖
扫一扫添加管理员微信
返回顶部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